审计底稿是反映审计质量的最重要载体,能不能在一张审计底稿中把审计事项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把存在的问题描述清楚,是审计人员的基本功。为此,我找到了5W2H原则来助攻,且定义为“可”而不是“应”,审计底稿可借鉴5W2H原则来编制和审核。
一、5W2H原则的由来
5W2H原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创建的、既简便又实用、还便于理解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管理学界后来逐步拓展成一项十分实用的管理工具,根据使用者不同场景,又称5W2H原则、5W2H思维导图,有时就简称七何分析法。此方法广泛应用于活动策划、编制方案、技术活动、审议决策等,十分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用审计人的语言来说,运用此法能有助于我们在面对任一纷繁复杂的审计事项时,能够清晰地知道要征询哪些审计要素,在审计底稿中如何审视一张审计底稿的质量。
二、5W2H原则在审计底稿编制中的应用
一是探寻审计事项(抽样)的目的,问一个WHY?为什么要抽这个样本?当事人为什么要这么做?抽样的理由何在?当事人的动因何在?《史记-货殖列传》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传说乾隆下江南,在镇江金山寺与高僧一同欣赏江景,乾隆触景生情,问高僧: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下来要过多少条船啊?高僧恭敬地回答:两条船。乾隆再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高僧再答: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很早以前就为我们揭示了人的动机。我们是干银行的,自然也离不开金钱,围绕着金钱-货币展开的大戏,就这样在我们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上演了。一般来说,审计人员面对的审计事项是经过非现场审计抽样出来的,已经是符合某种特征的事项,因此,一方面审计人员要向非现场审计人员探寻非现场抽样意图,为何要抽取这个样本?这个样本符合哪些特征?反过来,审计人员也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特征提示非现场审计人员开展非现场审计抽样。我把这样的一个组合称为“激情组合”即富于情怀与使命的组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追踪违规违法行为,为党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人民的银行、市场的银行保驾护航。这也就是我们审计人员的情怀与使命。
二是探寻审计事项是什么,问一个WHAT?非现场审计是审计人员的雷达,又号称千里眼。但现场审计人员对于非现场审计提供的线索要有“依靠非现场但不依赖非现场”的心理准备。因此,我们不妨心里问问这是一项什么业务?什么产品?这款产品的收益点、风险点各在何处?这项业务的业务流程及其相关流程环节的风险控制内容是什么?这项审计事务归属于哪项规章制度、哪个业务操作规程?在审计人员看来,收益点就是利益输送点,风险点就是风险释放点,也是客户挣脱银行风险管理的点。银行产品销售给客户的过程,在银行内部表现为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呈现一个“换人转段”的特征,在审计人员看来,办理业务存在主体和客体,我们可将银行内部的人员视为主体、客户视为客体,利益输送和风险挣脱就在主客体之间产生。在银行内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流程转换的问题,每一个流程环节都具有经办审查通过的职能职责,体现每一个流程环节(岗位)的责权利。这也是审计人员在面对审计事项时要探寻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心中有数了,审计事项的脉络也就胸有成竹了。
三是探寻审计事项在哪里,问一个WHERE?首先要探寻该审计事项属于哪个机构、哪个部门?其次要探寻问题发生在哪个流程环节?哪个责任岗位?这个时候,审计人员的第六感是时候派上用场了。“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是我们经常默念的经。在我看来,一要运用结果导向,采用逆流程倒查法更为有效;二要根据问题种类,在产生该类问题的流程环节中去查、在流程交接的接口处查,基本上一查一个准。
四是探寻审计事项发生的时间,问一个WHEN?时间是唯一不可多得的资源,且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时间。首先客户和银行办理业务需要时间,这是一个普遍的时间概念;其次审计发现事项的产生同样需要时间,这是审计人员需要关注和准确掌握的时间,即在哪个时间点、哪个流程环节产生了什么审计发现的事项。
五是探寻审计事项的执行者及其关系人,多问几个WHO?以人为本,事情总是因为人的原因而产生的,也都是由人来实施完成的。就银行内部业务操作流程来说,也是存在主体和客体的,一个流程往往存在经办和审批两个角色人,多个流程环节贯通起来,要办理完毕一项业务存在诸多关联关系人;就银行和客户来说,主体和客体也是一对关系人。在这么多的人员关系中,我们审计人员需要就审计发现的利益输送和风险管理事项下被管理者处于挣脱管理状态或者服从管理状态。用图谱形象思维来更好地辅助头脑中的抽象思维,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尤其遇到集团客户,描绘其投资关系时更需要这样的图谱来帮助我们发现其中的奥秘。遇到复杂的关联交易时,这样的图谱也是必要的。
六是探寻审计事项的程度,问一个HOW MUCH?这是一个描述审计发现事项的程度、范围、时间长短、金额多少等能够用数量表达的问题,这是描述审计发现事项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
七是探寻审计事项是如何运行的,问一个HOW DO?就审计而言,到这一步基本就是“收割”的时候了,前述几个“何”搞清楚了以后,就可以描绘出审计事项中审计发现的利益输送和当事人挣脱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运行图了,也就是可以将一个故事讲清楚了,描述这个故事的梗概是符合“5W2H”原则要求的。
西方人发明的5W2H是比较清晰直观一些,这在我们东方人的思维中是否就不清晰直观了呢?也不是这么回事,东西方文明的不同有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不同,简单和复杂的不同。汉语言文学语法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之搭配组合无疑更简洁地表达了5W2H的原则,真可谓是殊途同归、真理归于一处。
三、应用5W2H是为了审核底稿的人看得懂
审核底稿的人通常会有这样的感触,即审计底稿还有些事情交代的不清楚,但找审计人员来问,审计人员又都能解释得清楚。这就是说,审计人员把一些东西装在自己心里了,并没有都写到底稿上。审计人员在编制底稿时没有考虑到这张底稿不仅仅是自己要看的,而是要给别人看的、是要经过所有阅读底稿的人审核的。因此,编制审计底稿,要像撰写《说明书》一样,按照先后顺序,每个步骤怎么操作的,都说清楚。话说到这里,并不是外来的经就好念,西方管理学界的管理工具就一定好用。西方管理学界管理工具背后的逻辑也未可定论,其好用的一面也是显著的,但也存在机械的一面,5W2H原则也仅仅只是一个参考,千万本本不得、教条不得。我们中国人的管理之道在于中国式管理,其中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差不多”。现实中的情况是,审计底稿可不能“差不多”,不能省略的不能省略,无关紧要的却要简略,总体原则就是尽量做到审核底稿的人不再需要征询审计人员。看底稿的人并不是只有审计人员本人,却还有很多人要看这张底稿;因此,审计人员如何把一张底稿写到“人人看得懂”还真是一门本事。这就需要我们反反复复推敲、前前后后贯通、上下左右联系,把术语口语化、把我们心里明白的没有写到底稿上来的都写出来,这样,看底稿的人就不需要再征询我们审计人员了,只有做到了这点,审计底稿就实现了5W2H,审计底稿的质量就“差不多”了。
现在我们处于一个数据化时代,都提倡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这有其客观规律要求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这种趋势面前,我们就应该顺势而为,做事过程秉持东方人的思维,呈现出来的结果,最好是一个符合规范的、标准化的结果,这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过程中并不是水火不容,而是相得益彰。
2020年7月6日于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