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活动 > 行业资讯
加强基层国库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2014年12月17日
  近年来,国库电子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以3T(TIPS、TCBS、TMIS)为核心的国库信息化体系框架,强化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随着国库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业务的不断创新,国库资金风险控制面临巨大挑战,现有内控体系的发展尚显滞后,已难以全面控制资金风险。为此,基层国库需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革新理念,加强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控制体系建设,实现风险防控目标。
     国库内控和风险防范的新难点
    (一)国库内控文化建设先进性不足。一是制度概念不清,内控思路不清晰,落实措施不足。一些基层国库管理人员将规章制度与内部控制混为一谈,认为抓内部控制就是颁布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而对制度的完善与否、执行如何跟踪不够;二是员工全面系统学习缺位,主动风控意识较弱,风控责任划分不清。
    (二)国库考核激励机制科学性不足。目前国库内控激励机制建设缺乏科学性,呈现出责权明显不对称状态,容易挫伤国库人员的积极性,部分基层行甚至出现会计人员不愿从事国库工作的现象。
    (三)内控制度与业务创新的适应性不足。目前在国库电子化迅速发展,业务创新不断涌现,虽然规章制度在陆续修订和补充,但国库内控制度出台滞后,因而在执行中缺乏操作性,灵活性有余,严肃性、连续性不足。
    (四)国库监督效率与业务电子化匹配性不够。目前国库电子化迅速发展对监督控制技术和效率提出相应的要求,但是监督控制手段落后,监督效率与电子化业务不相适应。
    (五)应对电子化迅速发展的突发事件能力不强。随着国库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财税、海关、银行等主体对国库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目前的“3T”系统中仅有“TIPS”建成了与生产环境同构的应急备用环境,但应急备份系统级别较低,系统恢复能力有限。
     政策建议
    (一)以人为本,优化国库内部控制环境。一是要以人为本,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根据岗位风险,设置考核指标,建立科学统一覆盖全部工作内容的绩效考评机制,将内控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和环节,配套与责任相对应的奖惩机制,以杜绝人为因素引发的资金风险。二是要营造良好内控环境,适应业务的发展变化,及时补充、修订和制定可供各岗位人员使用的业务政策、行为手册和操作程序。三是要增强全员内控参与意识和认知度,做到以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以人的规范行为防范风险。四是要通过培训、教育、交流等途径,提高国库人员综合素质,为内部控制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完善国库内控机制。一是要高度关注国库业务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业务操作规程,构建国库内部控制体系。推进国库业务标准化建设,勾画出各环节风险点表现、防范措施和操作程序,方便业务人员操作、监督人员及时控制和实施再监督。二是要以“3T”为核心构建国库风险集中防控体系。要建立远程“背靠背”集中授权系统,优化国库授权模式。要突破简单的、表面上的账平表对,优化风险管控体系,健全风险监控预警机制。三是要不断优化灾备机制建设,要设置本地应急备份系统,加大应急演练,完善国库应急体系。
    (三)结合IT治理模型,构架国库内控风险评估体系。运用风险量化及评估方法,结合IT治理风险评估模型,建立统一的国库电子化内控风险量化体系。同时,配套相应的改进机制,以不断完善整体内控体系,全方位、立体化保障国库资金安全。要及时完善内控制度执行的评价机制,建立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国库主管部门、事后监督中心、内审等部门都有据可依,对检查监督结果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从而保证内控监督工作的全面性、有效性。
    (四)基于网络系统,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一是要加强国库内部联系与沟通,使资金流信息、数据流信息、制度规范、突发应急等各种信息能在国库内部准确、及时、完整传递。二是要基于财税库银横向联网,要完善与财税银行间横向的信息共享机制,为国库会计活动的控制和监督提供保证。三是要对内形成国库、事后监督、内审、纪检监察等内设部门的合作机制,及时掌握和反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关信息。四是要对外建立与同级人大、金融监管部门、审计、财监办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

 

来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