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活动 > 行业资讯
商业银行环境风险内控力提升
2015年03月24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追求高额利益的同时,必然少不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相应的环境因素对企业风险的影响不断加大,作为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联系的银行业,因环境问题对信贷资金的效益和安全影响越发凸显,进而对商业银行整个经营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迅速暴露,且有蔓延趋势。由此,进一步提升环境风险的内部控制能力,对商业银行保持稳健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需求。

  自然资源环境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分析

  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主要受到商业银行所处的外部政策经济环境、内部制度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环境等的影响,这里,我们主要分析的是其中自然资源环境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环境对商业银行经营形成的风险起着关键的作用,造成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从根源上看,商业银行产生环境风险的因素是信贷企业没有融入环保型产业,出现环境问题进而对商业银行经营造成风险。当前,环保产业被置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笔者认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对商业银行经营造成风险的环境因素。

  资源环境保护顶层设计与执行的症结。不可否认,随着国际上对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倡导,相继出台了与资源环境相关的国际公约,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湿地公约》、《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以及《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我国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上升为治国之本,环境保护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5年1月1日施行的《环保法修订案》(简称《新环保法》),还首次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作为独立的一章,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从权利、义务及形式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环保部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这些都说明对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视,并加大对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公众如何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的指导,引导人人参与资源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顶层设计已经日趋与国际接轨。现实中存在着如何执行的问题,地方政府长期过于关注“钱袋子”、“GDP”,必然造成对资源环境保护上的让位,执行相应的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大多流于形式,企业也就不会对资源环保进行持续稳定的投入和研发,长期的政绩导向极大地影响着资源环境政策的执行,造成人人皆知环保的重要,又人人对环保视而不见的尴尬局面。

  资源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碎片化。由于资源环境自身存在系统性、稀缺不可再生性、变化性以及多样多学科性等特点,资源环境保护产业大多较为零星分散,难于形成整体发展的状态。如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速度加快,一方面造成农民土地面积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在现存的土地资源上长期追求土地上农作物高产快产,造成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地没有得到正常的休息,土地资源的质量严重恶化,甚至影响到地下水的质量,形成水环境污染,被污染的水用于人类种养及饮用,危害了人类自身身体健康。在这样多个系统和互为影响的资源环境下,对污染难以计量。在经济和地方区域性管理情况下,各自为政的资源环境保护是分块和零散的。环保企业对资源环境产生的效益不容易“立竿见影”的显现,更无法像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动、中国银行等形成全国性的市场,削弱了资源环境保护企业技术创新和持续投入的动力,从而影响了资源环境保护产业组织整体效率的提高。

  资源环境保护企业实现高质高价难。由于利益相关者对环保企业产品所产生的效力无法直接进行评估,环保公共品的质量和价格难于界定、良莠难分。企业投入与产出不仅受技术、质量、服务等的影响,也受到环境监测体系、碳排放交易体系以及市场发育等的影响,要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以及实现服务溢价都有一定的难度,这直接导致各方以低价低质,注重眼前利益的恶性局面为主,无论政府或者公众,在甄别资源环境企业对资源环境进行服务的水平与质量上的能力和机制都有欠缺。

  民营企业环保型发展弱。受到规模小、资金流影响,不像国企有政府强大的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环保产业又存在公用事业的特性,民营企业明显比国有企业存在着弱势,与国有环保企业难于竞争,市场份额小,成长空间难以突破。

  环保产业未融入主流经济体系。随着新环保法施行,环保产业得到了“新常态”的发展,由于三大污染治理行动计划(水“十条”、大气“十条”、土壤“十条”)的推进,国家将在环保产业投入资金六万亿,环保产业进入稳健成长时期。但是受社会认可度低以及环保产业自身弱势影响,相对于房地产、钢铁、汽车、石油等国民经济主流产业来说,环保产业还未能融入主流经济体系,其透明度和影响力仍然较低。科学良性的环保产业管理体系和产业政策体系不足,公众媒体关注度和曝光度不够,环保产业仍未成为大众认可的事业。

  商业银行基于环境因素的主要风险

  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主要是指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环境因素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活动,或者环境因素使信贷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一定的约束,信贷企业经营前景面临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从而对商业银行带来相应的风险也会增加。一般情况下,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促成了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出台,环境风险指对信贷企业因环境问题影响经营活动产生风险,从而波及商业银行经营产生的风险。这些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

  贷款本息损失风险。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需要发展,发展需要效益,既要社会效益,也要本身效益。随着环境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影响越来越大,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与企业经营关系密切,也就与环境因素息息相关。由于环境因素产生风险影响商业银行的,最先势必体现在贷款收益上,对当前贷款收息仍然是主要收入来源的我国商业银行来说,环境风险最直接体现的就是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效益。

  环境责任转嫁风险。商业银行为确保资金效益和安全性,在贷款投放中一般要求获取贷款的企业提供一定的资产抵押,如房屋、土地或设备作抵押物。这样,商业银行作为抵押物的受益方或债权人,在环境因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风险时,就使商业银行产生代替企业承担环境责任的风险。

  整体收益下滑风险。作为环境影响责任人的信贷企业,由于环境因素影响,在环境污染治理上投入的增大,必然影响企业整体的利益,也影响了其偿付贷款的能力,造成商业银行信贷的损失风险。随着更为严厉的环境法律法规出台,企业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由于忽视履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环保义务所受到的处罚日益严厉,一方面企业要为环境投入必要的资金,另一方面,要为忽视环境承担很大程度的经济处罚,两种情况对信贷企业的资金使用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还贷能力。如果信贷企业由于在经营活动中违反了环保政策条令被罚款、临时停产、或永久停产,严重的甚至破产,将威胁到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稳健持续发展。

  声誉形象受损风险。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银行在信贷项目审批中对环境风险的审查也趋于严格,一个没有环境意识或生产经营不符合环保的企业,银行将不再进行合作,因为环境问题涉及社会责任,关乎民生,对银行声誉和形象影响巨大。因此,对银行来说,必须高度重视环境风险的防控,确保银行形象声誉不因环境问题受损。

  商业银行提升环境风险内控力的对策思考

  加强企业环境责任考核监测。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信贷客户或项目的环保条件是否合法合规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因此,商业银行在信贷工作中务必对环保方面给予高度的重视,将环保要求纳入全部信贷业务予以重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可持续发展、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出发,以保障信贷资产安全、防范突发事件为目标,以严格信贷业务运作、强化授信执行为手段,切实加强企业环境责任考核监测。一是加强与政府联动,共同推进企业对环境风险的重视。二是推进环境污染责任终生追究制度,谁造成的污染谁负责。三是建立信贷企业环境风险控制考核机制,通过对环保责任落实到位、环境风险有效控制,加大理财融资等增值金融服务,调动企业加强环境风险防控的积极性。

  落实环境保护信息收集责任。一是建立合作沟通机制。商业银行应加强与政府及其环保等部门沟通联系,对政府部门发布的环保政策、涉及信贷项目的环境审批情况等,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环保信息,以提高对信贷企业环境风险研判。二是建立信息收集专业团队。商业银行应在客户营销部门或者业务管理部门设立信息收集分析团队,确保环保信息收集工作责任到位。三是落实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工作。落实专人对接环保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收集信息,并负责将信息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对接,为识别、评估、监测信贷企业或项目的环境风险。四是加强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政府、银行、企业三方的信息网络。

  增强关注环境政策变化敏感性。一是增强对国家环境政策的敏感。要从商业银行高层入手,强化环境风险意识,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员工环境意识和识别环境风险能力。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环境知识培训班,邀请有关环境专家讲课,强化员工对环境知识及国家环境政策学习。二是增强对客户潜在环境风险的敏感。商业银行要对全部信贷客户进行摸底,全面掌握涉及环保客户名单及环保情况。商业银行要与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定期了解商业银行客户的环保监测情况,确保环保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准确性。三是对新营销客户或项目要严格调查审查。对新营销的客户或项目涉及环境问题的重点行业,调查评估部门要详细调查环保评估、审批的流程和权限,确保环保方面合法合规。审查部门要对环保方面严格把关,可将环保风险作为“一票否决”的理由。四是对已发放信用要强化贷后检查。对重点行业,在贷后检查过程中要对环境问题企业项目按照监测、监管要求进行必要的抽检,同时在贷后检查报告中进行汇报。

  建立科学的环境风险评估机制。一是引进先进风险评估机制。商业银行要充分借鉴国际上成熟的银行业对环境风险的审查评估办法,结合现行法律法规、环保标准实施细则,建立符合操作实际的环境风险评估机制。二是提高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加强使用科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技术。三是建立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和数据信息库。建立更为科学的内部评级法,准确进行识别和分析,风险评估要在信用风险评估等基础上,对环境风险等一些新业务进行重点分析。

  强化环境风险控制的考核激励。一是落实分支机构对信贷企业环保信息的监测考核。商业银行要强化分支机构对信贷企业环保信息监测的考核,加强跟踪对接,及时对信贷企业环保信息监测,对没有落实好监测的分支机构要进行考核处罚。二是落实分支机构主要领导第一责任制度。对环境风险防范主要领导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信贷前台、后台领导作为具体责任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具体责任人,将责任层层落实。三是落实各级业务部门责任制。要将环境风险防控纳入分支机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中,把环境风险防控贯穿信贷管理全过程,对贷前调查、审查审批等环节进行挂钩考核,落实问责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建立环境风险的规避转移机制。一是及时掌握信贷客户环境违法信息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商业银行要积极与当地环保及安全生产部门沟通联系,力争建立定期化的日常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商业银行信贷客户环境违规违法信息,提高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区分违规违法情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二是促成信贷企业建立环境责任保险机制。三是为信贷企业提供环保咨询业务。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金融中介优势,加强对信贷企业提供环保知识咨询等业务,帮助信贷企业增强对环境风险的防范意识,注重对环境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预警等,从源头预防环境风险。

  退出具有环境风险的信贷领域。一是对照国家九部委联合公布的环境企业名单,逐户排查贷款客户的风险情况。对于已关闭停产的,根据合同约定,积极采取宣布贷款提前到期、追加担保、处置担保等有效措施,努力降低贷款损失。及时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对于企业尚在正常生产的,要提高贷后检查频率,加强风险预警、报告与处置,对符合下一年度停产标准的企业,必须在前一年度收回贷款,果断退出。二是全面排查商业银行信贷客户环保合法性手续落实情况。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地方党委、政府实施的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排查现有涉及环保的信贷客户的环保合规性手续落实情况,坚决贯彻“环保不达标一票否决”的风险管控准则,坚决落实绿色信贷的监管要求,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客户,要坚决退出。三是严格准入,审慎办理环保风险偏高行业客户信贷业务。对环保风险偏高的行业,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转授权及相关行业信贷政策规定,审慎办理客户准入、授信等各类信贷业务。重点关注两类行业:涉重金属行业企业,即有色金属冶炼电解企业、有色金属矿山采选企业、铅蓄电池(加工、组装和回收)生产企业、皮革及其制品企业、电镀企业、电解锰企业、铁合金企业、化工等涉重金属行业企业;国家环境执法监管重点监控行业企业,即造纸、制糖、酒精、淀粉、纺织印染、燃煤发电等排污企业和城镇污水处理行业企业。

  为环境优良企业提供绿色信贷。商业银行应更注重绿色、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信贷资金上加大对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支持力度。为环境优良企业提供绿色信贷,加大对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支持发展绿色种养业,重点支持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等农业龙头企业,对环保产业化集约水平、延长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和农产品物流等环节全方位提供金融服务,支持现代服务业,支持旅游业发展,促进旅游业与信息、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