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库 > 制度
石油石化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
2014年01月17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石油石化行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第二节 石油石化行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及方法

 

第二章 内部环境建设

第一节 组织架构

第二节 发展战略

第三节 人力资源

第四节 社会责任

第五节 企业文化

第六节 反舞弊

 

第三章 风险评估

第一节 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的认识

第二节 风险评估的方法及步骤

 

第四章 主要业务控制活动

第一节 原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第二节 原油天然气储运与销售

第三节 原油天然气炼制与加工

第四节 成品油销售

第五节 化工产品销售

第六节 生产调度运行

第七节 统计管理

第八节 筹资管理

第九节 货币资金管理
第十节 油品衍生业务

第十一节 物资采购
第十二节 资产管理

第十三节 境外资产管理

第十四节 研究与开发
第十五节 资本支出

第十六节 工程项目管理

第十七节 担保业务管理

第十八节 业务外包
第十九节 财务报告

第二十节 全面预算管理

第二十一节 成本费用

第二十二节 税收管理

第二十三节 合同管理

第二十四节 重大法律纠纷管理

 

第五章 信息系统内控控制的应用与保障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障

 

第六章 信息与沟通

第一节 信息传递风险及控制

第二节 信息披露风险及控制

 

第七章 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
第一节 内部控制自查与评价

第二节 内部控制审计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石油石化行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石油又称原油,主要成分为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混合物,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遗体经过沉淀、演化而最终形成,属于化石燃料。石油在现代主要被炼制为燃料油和汽油,这两者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当前,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总体超过 30%。同时石油也是生产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重要原料。今天,世界上开采的石油 88%被
用于炼制燃料,其余的 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
石油石化行业主要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与生产、石油炼制与油品销售、石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三个业务板块。石油石化行业把石油和天然气转化成品种繁多的石油化工产品并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石油价格直接影响到社会活动的各个层面。
 

一、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中的光辉历程。从 1955 年到 1988 年,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先后由石油部、燃料化学工业部、石油化学工业部以及石油工业部负责管理。为进一步促进能源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在 20 世纪 80 年代对石油石化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改制重组。1982 年,我国政府批准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从事开发中国海上油气资源;1983 年,我国政府批准在分属石油工业部、化工部及纺织部的石化企业基础上组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从事成品油和石化产品的生产和分销业务;1988年,我国政府撤销石油工业部,在石油工业部的基础上组成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从事中国陆上的油气勘探与生产业务。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石油石化工业进一步朝大型化、一体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将石油石化工业建设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8 年 4 月,国务院明确石油石化两个集团公司的组建方案,按“各有侧重、相互交叉、保持优势、有序竞争”的组建原则成立两大集团公司,即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重组完成后,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形成了以“中石化”、“中石油”、 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为主体经营的行业格局,并打破了原有条块分割的界限。

经过体制改革,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竞争力及经营效率显著提高,三大石油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展示了各自的实力并确立了各自的优势,为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石油作为世界主要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对国际政治影响重大。三次因战争或政权更迭引发的石油危机,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于1973年,持续时间三年。在这场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20%;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于1978年,这次由伊朗政权更迭引发的危机直接引发石油价格的暴涨并使得西方主要工业国陷入衰退;第三次石油危机在1990年爆发,导火索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这使得1991年全球GDP增长率跌破2%。石油的供给与价格受外部事件影响很大,小型石油公司无法应对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世界石油石化行业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世界石油行业在1998年后出现了以巨型石油公司整体合并为主要特点的兼并、重组和联合浪潮,油气资源集中度不断提高。炼油和石化行业则表现出资金和技术集中度不断提高的特点,企业规模和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炼化一体已成大势。同时,鉴于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价格居高不下,各国都投入巨资加强了对新型能源的开发与探索,如现在已经投入规模应用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以及正在大力研发的未来几种新能源,如潮汐能、可燃冰、煤层气等。进入21世纪后,各国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防石油石化行业发生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近年来,随着对环保需求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天然气消费量的扩张速度明显快于石油,天然气将成为世界石油行业发展的新亮点。随着未来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技术逐步成熟,油砂、页岩油气、重油等非常规油气在全球石油产能增长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目前,非常规能源中的页岩油气勘探与开发技术主要被美国掌握,凭借此项技术和美国已探明的页岩油气储量,未来美国将成为世界主要产油国。随着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减轻,中东等地的战略重要性有所降低,这对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资金与技术均高度密集的石油石化行业,最大的风险来自外部,地缘政治动荡不安会导致石油价格剧烈波动甚至影响供给;环保政策的日趋严厉会使石油石化行业的成本快速上升;此外,劳动争议、所在国政权更迭、消费者习惯、宗教冲突、领土争端、种族矛盾等都会极大地影响石油的平稳供给,最终反应就是造成价格的震荡。同时由于巨额资本在石油期货里的融资与套利,使得这个行业蕴藏的风险巨大。一旦出现决策失误,危机应对失当,投资失败,甚至采购时机不当等事故,都会给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和国家带来战略性损失。

(二)内部环境分析
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在这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2012年,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排名分别为第5、第6和第101名,成为国际巨型石油公司,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还蕴藏着的危机和风险。

 首先,在石油需求强劲、能源消耗直线上升的时代,中国自身的石油天然气产能已经无法跟上整体经济形势迅猛发展的脚步。从1993 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大国。到 2012 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 58%,比 2011 年上升了 1.5 个百分点。在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继续瞄准中国巨大能源市场的同时,能源安全意识也越来越促使国内油气企业走出国门,投巨资争夺上游资源,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从东
亚到中亚、从北非到西非、从大洋洲到中南美洲,中国石油公司的身影几乎无所不在。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管线建设;中国政府与海湾六国签署的一揽子能源合作协议;中国在拉美和非洲签订的一系列石油合同;在俄罗斯油气工业国有化的过程中收购 20%尤甘克斯股份。目前中国进口石油半数来自中东地区国家,光是沙特一个国家就占了 17%。一旦海湾地区发生动荡,影响到石油生产,将对中国的经
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产业与税收政策也是影响石油石化行业达到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如《石油特别收益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从 2006 年 3月 26 日起,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领域和所辖海域独立开采并销售原油的企业,以及在上述领域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开采并销售原油的其他企业,均应对因原油价格超过 40 美元/桶所获得的超额收入,按 5 级超额累进从价定率的方式,缴纳石油特别收益金。自 2011 年
11 月 1 日起,国内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将从此前的每桶 40 美元上调到每桶 55 美元。此外,《资源税暂定条例》把原先的油气资源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税率不变依旧维持在 5%。

第三,别国政治因素也影响石油石化行业走出国门的步伐。如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石油公司,被优尼科公司所在国政府否决。

第四,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形象的战略性工程。石油石化行业环保及科技水准总体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迎头赶上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的投入。近年来在我国境内发生的一些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环保事故,对企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也给当地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

第五,主要产品价格管控的影响。石油石化行业身负国家能源安全和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重任,产品价格受到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双重制约。主要产品汽柴煤油等价格,由国家统一定价。此外,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各项成本上扬,土地、水电、原料、人工成本等各项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因此,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特别是成本费用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原料价格跟着国际市场走,产品价格由国家定价,其他成本快速上升,企业的利润增长空间必须来源于寻找新的廉价原料供应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各种消耗、努力降低各项成本。

第六,管理提升的紧迫性。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相当大。在基础管理方面,高效管控能力薄弱,流程不顺、标准不一、信息不畅、集而不团;在管理创新方面,世界一流企业创造了福特生产线、丰田精益生产、GE 六西格玛管理等重大管理成果,我国企业还停留在模仿学习阶段;在投资并购方面,世界一流企业善于利用资本市场和其他有利条件,并购整合成功率高,我国企业在花巨资收购并购后,资源整合度、文化融合和有效管理力度不够,并购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在信息化方面,世界一流企业整个业务流程都能做到信息化管理,甚至全球联网运行。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业务上线水平低,存在大量信息孤岛,不能发挥信息化在管理上的支撑作用;在国际经营化方面,大型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在 50%以上,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跨国指数相对较低,在全球布局、整合全球资源、打造全球产业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虽然我们有一批大企业进入了世界 500 强的行列,但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不仅在规模、装备、技术、资金等硬实力上有所欠缺,在管理、品牌、人才等软实力方面差距也很大。要提升企业抵抗风险、增加效益、实现价值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目标,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加强管理,不断提升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上来。
 

下载:pan.baidu.com/s/1nthoIfv
 

来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