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库 > 审计
高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合作模式下的质量控制
2020年10月30日

        随着高校内部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展,特别是在上级明确规定了购买社会审计服务要“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后,相关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成为焦点和难题。

        质量控制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管理体系,贯穿于审计作业和审计管理的全过程。当内部审计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时,因质量控制主体为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合作双方,在强化全流程管理意识的同时,契约意识的建立也至关重要。

良好的合作环境是质量控制的前提

1. 采用准入机制,选聘高质量的社会审计机构合作。内部审计机构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向社会公开选择资质良好、实力较强的社会审计机构,以入围服务期限的方式形成审计合作对象库,建立稳定的中长期合作关系。招标时要明确合作机构的资质、专业技术人员要求、服务承诺保证、工作纪律要求以及奖罚措施等。在入围期限内,应定期考核,实行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通过考核与评价增强合作机构的责任感,调动社会审计参与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完善合同条款,达成明确的权责共识。服务合同是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开展合作的约束性文本,签订合同应本着平等互利、权责对等的原则,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职责,约定社会审计在审计工作中需遵循独立、客观、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既应遵守行业有关规则,也应遵照内部审计发布的各项工作规则,同时接受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指导和质量监督,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工作。对审计组人员的变更、遵循执业原则揭示重大风险等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要素作出限制性规定。

健全的工作机制是质量控制的基础

        针对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合作模式,内审机构应专门制定社会审计参与内部审计的工作规则,从工作机制、工作程序和时效等方面明确工作具体规则,从而达到规范审计程序、保证审计质量的目的。从工作要求上,明确内部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人员分别作为组长、副组长、主审等角色的各自职责,申明应遵守的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等。在位有为、制度先行,用制度规范行为,是保证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笔者所在单位就先后制定了《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工作规则》《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则》《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工作规则》等多项运行制度。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是质量控制的核心

        在伙伴型合作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应作为组长或主审等关键角色,把握审计进度和审计质量,对社会审计的工作实行全程监督和管理。社会审计的派出人员可依职别分别作为副组长或主审、助审参与。在组织形式中,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各级别人员应承担的职责。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审计组长,对项目的参与度相当高,从立项到归档全程参与,且在重要的审计文书环节均负有审定职责。此种角色分工有利于将内部审计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对于质量控制具有良好的效果。

规范的操作流程是质量控制的重点

        要严格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统一操作流程和行为规范,并严格遵守本单位内部审计操作指南。在工作程序和时效上,按规定进行操作,按照审计准备、实施、确认、报告等阶段程序化地开展工作,做到规范、有序、及时、高效。

 

规范的审计文书是质量控制的抓手

        各类审计文书是审计质量的最终体现,审计文书的质量也是检查审计质量的显性标准。社会审计参与审计项目,审计实务中所使用的文本应标准化、格式化,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取证单、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所有审计文书均应按内部审计的要求,使用统一规范的格式。对不同文本采取不同的复核或审核机制,确保各文本均经过必要的控制程序。社会审计机构对现场审计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人员对审核工作负责,以确保审计文书要素齐全、内容完整、结论准确。

持续的过程控制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内部审计人员应以“全流程管理”为目标,从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督,跟踪监控审计全过程,把质量控制落到实处。具体地说,就是在立项时,筛选合格的审计人员,确保审计组的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相匹配;在审计准备阶段,把握审计思路,审核社会审计出具的审计实施方案,抓住审计重点和方向;在审计实施阶段,控制审计时效,参与审计访谈,熟悉各审计事项的具体情况,保证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在审计确认阶段,审核审计情况确认单及支撑性材料,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在审计报告阶段,审核社会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初稿,规范报告体例,保证审计报告符合内部审计定位,审计定性准确,审计评价客观,审计建议可行。

定期培训交流是质量控制的要点

        在入围机制下,内部审计与入围的社会审计机构便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应定期进行培训与交流。首先,内审机构应在入围初期对社会审计进行综合培训,讲解内部审计理念,介绍学校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科研管理、工程管理等政策,帮助社会审计人员熟悉学校情况;其次,在审计项目准备阶段,应组织审计组人员进行审前培训,根据项目特点了解项目需求,明确审计方向等;再次,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组内部应进行充分交流,形成定期汇报和遇重大问题随时汇报机制,保证审计信息有效传递;最后,在合作伙伴入围期限内,应组织交流会,互相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一方面总结经验,一方面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定期的总结与反思不仅是贯彻双方共力共进共赢的合作理念,也有助于审计质量的不断提高。

严明公正的考核 是质量控制的助推器

        为激励和提高审计工作效能,确保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应在与社会审计的合作中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价机制,对社会审计的工作实绩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考核评价可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以程序和文书规范、工作效率、遵守工作纪律、履行合同条款等情况进行年度或项目单独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社会审计机构是否继续纳入以后合作对象库的重要依据。

 

文章作者:郁炯 谢静芳 刘妍 刘萍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

来源: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