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传家宝:西迁精神
上世纪50年代,为适应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需要,支持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央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迁往西安。1400多名教工、约3000名学生义无反顾踏上西迁征途。 1956年8月10日,上海徐家汇火车站。刚刚入职上海交通大学的陈国光打包好行李,处理好房产,带着妻儿,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去往西安的列车。他手里的车票上印着一行字:“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西迁后的交通大学校园一景(资料照片) 西迁之时,老校长彭康已步入天命之年。他说:“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考虑我们学校的问题必须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合理部署来考虑。”彭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庄严承诺:“要在西北扎下根来,愿尽毕生之力办好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新华社发) 60多年时光荏苒,这场西迁最终收获了累累硕果。它彻底改变了西部没有大规模工业类院校的格局,为西部振兴奠定了深厚扎实的科研基础,更磨砺铸造出西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到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西迁精神不仅激励着西迁的交大人,也鼓舞着千千万万的当代年轻人。热血青春,永不凋零;西迁精神,跨越时空。当代青年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个又一个新时代的西迁故事。 来源:《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央视新闻客户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