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党建首页> 网上党校
【跟着总书记学党史⑦】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
2021年06月21日

秋收起义:从此,星火燎原

 

图片


油画《秋收起义》(中国军网)

 

1927年,大革命宣告失败后,中共中央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走上独立自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之路,并决定在工农运动基础较好的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四省发动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共5000余人分别从江西修水、安源、铜鼓起义,计划从三个方向合攻长沙城。

 

毛泽东在《西江月·秋收起义》中描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然而,由于敌强我弱,各路起义进攻受挫,起义部队人数锐减至1500余人。时任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当机立断,于9月17日命令各团向浏阳城东南的文家市集中。

 

9月19日,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提出放弃进攻长沙,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发展。经过激烈讨论,会议最终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部队沿罗霄山脉向南转移。从此,中国革命踏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燎原之势。

 

秋收起义打出了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建设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文家市会师转兵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湘南起义:红旗漫卷湘南

 

湘南是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地区。1928年1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2000多人,从粤北转至湘南宜章县境。此前,中共湘南特委已制定《湘南暴动计划》。于是,湘南特委所属宜章县委即找朱德、陈毅等汇报了宜章的敌情。朱德了解到宜章县城敌人力量空虚,就提出了智取宜章的方案——

 

由地方游击队领导人胡少海(共产党员,身份没有暴露)打着国民党第十六军140团旗号,以回乡“协助地方维持治安”名义,带领起义先遣部队大摇大摆来到宜章县城,并放话“团长王楷”第二天将率大部队进城。

 

1月12日下午,“团长王楷”(朱德化名)与陈毅、王尔琢,率领起义主力部队进驻宜章县城,指挥部设立在县立女子职业学校。当天晚上,宜章县县长杨孝斌等在县议会2楼设宴为朱德、胡少海“接风洗尘”。众人商议来个“顺水推舟”,把宜章县城反动头目一网打尽。

 

酒过三巡,朱德落杯为号,起义军一拥而入,枪口对准县长、官员、士绅。与此同时,陈毅、王尔琢指挥起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驻在东山养正书院的团防局和警察局,俘虏了400多人。紧接着,朱德下令打开监狱,放出被捕的革命者和无辜群众,打开仓库,把粮食分给贫苦的工农群众。许多青年踊跃参加起义军。智取宜章县城,正值农历十二月二十,离小年只有4天,离大年也只有10天,所以又称为“年关暴动”,打响了“湘南起义”第一枪。

 

宜章年关暴动的消息不胫而走,国民党第十三军第三师师长许克祥带领6个团凶猛扑来。为避其锋芒,1928年春节前夕,朱德、陈毅带领部队撤出宜章县城,发动群众准备反击敌人的反扑。1928年1月31日,朱德、陈毅在湘粤交界的坪石一举击溃许克祥的6个团,缴获步枪2000余支。

 

图片

湘南起义纪念馆内的“坪石大捷”模拟实景展出。(湖南日报)

 

湘南起义历时三个多月,以武装暴动建立了宜章、郴县、耒阳、永兴、资兴、安仁等6个县的苏维埃政府;组建了3个农军师和2个独立团;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革命风暴遍及20多个县,100多万人参加了起义……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在我党武装起义中罕见。

 

通道转兵:实现长征伟大转折的开端

 

图片

 

“通道转兵”,发生于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这次转兵,不仅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而且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我们党在长征途中伟大转折的历史开端。

 

1934年,中央红军经湘江战役遭受重大损失后,未来行军方向如何,牵动着每一位将士的心。是转兵敌军军事力量较弱的贵州,还是按原定计划直奔湘西?

 

危急关头,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北上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立即转向西,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去。他形象地说:“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甩掉眼前的强敌,到贵州。为什么一定要去钻口袋?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

 

12月12日,中央在通道境内临时决定召开紧急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12月13日,中央红军在通道境内分两路转兵西进:一路进入靖县(今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新厂、平茶,然后分两路向贵州进军;一路进入贵州洪州,向黎平挺进,避开了敌人布下重兵的包围圈。

 

事实证明,通道转兵的决定,是在当时环境下中央红军摆脱险境的唯一正确抉择,避免了红军按原计划北上湘西可能遭受的毁灭性命运,为党和红军开辟了一条生路。通道转兵之后,绝处逢生的红军自此走通道路,开始处处有“通道”。

 

通道转兵,是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第一次在中央领导层得到比较一致的尊重和响应,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伟大转折由此开启。

来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