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 方志敏(1899—1935),男,江西省弋阳县人,中共党员。 1928年1月,方志敏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红十一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刘仁堪:以鲜血和生命践行入党誓言 刘仁堪(1895年—1929年),男,江西莲花人,中共党员。 1928年4月,中共莲花临时县委成立,刘仁堪任农工部部长。由于刘仁堪的不懈努力,群众很快被重新组织起来,当地的基层组织得以恢复,党员人数迅速增加。6月26日,红四军二十九团开进莲花。刘仁堪闻讯后,立即发动党员群众推翻反动地方政权,筹建苏维埃政府,并组织迎接红军。莲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在苏维埃主席刘仁堪的领导下,各区各地红色政权纷纷建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莲花苏区景象。 1928年9月,湘赣边界局势突然恶化,莲花县城被敌人再次占领,县委及苏维埃政府被迫迁往山区坚持斗争,刘仁堪接任县委书记。在严酷的斗争环境里,刘仁堪紧紧依靠党员和革命群众,与敌斗智斗勇,逐步恢复了各区的红色政权,并通过游击战术不断打击敌人,迫使敌人退出苏区。1929年1月,柏露会议后,刘仁堪赶回莲花,秘密前往各地召集党员传达会议精神,并组织力量配合井冈山的反“会剿”斗争。5月上旬的一天,刘仁堪与县委妇女部长颜清珍等来到南村坳背村,不料被叛徒发现告密,刘仁堪和颜清珍等人落入了敌人魔掌。敌人对刘仁堪施以酷刑,百般折磨,但他咬紧牙关、没有吐露一个字。 1929年5月19日,敌人将刘仁堪押到县城南门大洲上,准备将他处以死刑。消息传开以后,周围的群众纷纷赶来。刘仁堪见到许多熟悉的面孔便高声喊话,揭露反动派的罪恶,宣传革命必定胜利的道理,并高呼“工农红军是一定会打回来的”。凶残的敌人割去了刘仁堪的舌头,鲜血流到地上。刘仁堪不能讲话,便用脚趾蘸着鲜血在地上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鲜红的大字,以鲜血和生命践行了入党誓言。 江善忠:死到阴间不反水 保护共产党万万年 江善忠(1913年—1934年),男,江西兴国人,中共党员。 1929年,江善忠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斗争中,他革命坚决,斗争勇敢,从一位普通农民,迅速成长为一名省级领导干部。 中央红军主力北上后,江善忠留下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1月初的一天,江善忠率领一批伤病员在转移途中,不幸与敌人遭遇,为了保护红军伤病员的安全,他独自一人把敌人引开。他想到了家乡的芒槌石,决心把敌人往芒槌石山顶上引去。 芒槌石位于灵山西麓,因山形像村姑洗衣用的木槌而得名,是一座三面悬崖峭壁的孤峰,只有一条崎岖的小路能通山顶。虽然易守难攻,却是一条无法脱身的绝路。江善忠孤身一人,一步步把敌人引向了通往芒槌石的山路。且战且退中,他巧妙地利用岩石作掩护,连续击毙了好几个敌人。子弹打光了,他就用石头砸。很快,石头也砸光了,敌人趁机蜂拥而上,狂笑着朝他喊道:“抓活的!江善忠,你已经是死路一条了。只要你反水投降,马上可以升官发财!”退无可退的江善忠,巍然屹立在悬崖边上,大义凛然地说:“要我背叛共产党,你们休想!”他从容地环顾四周,毅然脱下贴身的白布衫,咬破中指,血书一行大字,纵身跳下140多米高的悬崖,壮烈牺牲…… 上到山顶的敌人,只捡到烈士留下的一件血衣。只见衣服上面有一行鲜血写成的大字:“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 来源:《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