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 视死如归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河北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英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日伪军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为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利用地形,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刘老庄连”: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英雄连队。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4连在白思才、李云鹏率领下,奋勇阻击各路敌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是日,日伪军进行第二次合围,4连与日伪军在淮阳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遇。激战半日,黄昏后再次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18日晨,日伪军进行第三次合围,4连奉命组织防御,全连82人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 虽经数次突围,均未成功,4连决心固守。 日伪军集中炮火对4连阵地进行了毁灭性炮击,并以大队骑兵实施冲击。4连官兵不惧牺牲,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百余人,苦战至黄昏,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新四军第3师第7旅为表彰4连的英雄壮举,命名4连为“刘老庄连”。 多年来,“刘老庄连”的一代代接班人把八十二勇士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红色基因融到骨子里、浸在血液中、刻在心尖上,沿着烈士的光辉足迹,勇往直前,向着建设现代化新型陆军的目标奋进。 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背水作战,誓死不屈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滨公园,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群雕。(来源:经济日报) 她们是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妇女团的政治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1938年10月,该部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她们却被敌人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女战士们誓死不屈。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百壮士:孤军血战四行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这一段歌唱当年“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拼死抗敌的歌词,今天听来依旧让人热血沸腾。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陆续攻占大场、江湾、闸北、庙行地区,企图切断中国军队后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主力撤至苏州河以南阵地。10月26日,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受命率官兵420余人留守闸北,掩护大部队撤退。他们于10月27日凌晨进驻苏州河北的四行仓库。为了迷惑敌人,四行守军对外称八百人,故外界敬之为“八百壮士”。 10月27日清晨,日军发现四行仓库内仍有中国守军,立刻发动进攻,受到“八百壮士”的猛烈阻击。10月28日晚,谢晋元向官兵传达了“死守四行仓库,与最后阵地共存亡”的命令,表达了与全体官兵同坚守共存亡的决心,并勉励他们要展现不怕流血牺牲的军人气概和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精神。 谢晋元以卓越胆识和机敏的指挥,率部在弹丸之地与穷凶极恶的日军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10余次疯狂进攻,毙伤日军200余人,用生命和鲜血奏响了一曲抗击侵略的壮丽凯歌,史称“八百壮士守四行”。 10月31日凌晨,在完成掩护大部队后撤任务后,“八百壮士”奉命全部撤入公共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