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多家药企被曝出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
据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稽查局6月25日发布的公告,59家成都的企业因虚开增值税发票,而受到税务处罚。其中有14家的虚开发票流向了医药企业,其中不乏正大天晴、扬子江、成都康弘、四川新绿色药业等知名药企。
公告显示,上述药企在无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接受虚开的增值税发票。目前,成都市税务稽查局已向上述企业所属税务机关发出《已证实虚开通知单》。
根据2020年版《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级的裁量基准》规定,取得虚开的增值税发票一方,涉案的价税合计金额累计10万元以上将面临被评定为“中等”或“严重”失信。成都税务部门并未透露此次每家药企接受虚开发票的具体金额,尚无法预计虚受企业失信等级。
此次成都税务稽查只是揭开冰山一角,实际上虚开发票在整个医药行业中屡见不鲜。业内不完全统计,今年前4个月,就有26家医药企业因税务问题被查,包括10家药品经营企业、3家药品生产企业、2家医疗器械企业、4家医药科技公司以及7家医药信息咨询公司,同样集中在虚开发票、偷漏税等问题上。
医药战略顾问周树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药企财务合规是通过税务审查的关键所在,只有业务合规,才有财务合规,在合规时代,药企假借学术推广、讲课费搞带金销售的老路会越走越窄。
药企扎堆买酒店餐饮发票
公告显示,医药企业虚开票来自14家被处罚企业,其中半数以上都是酒店餐饮企业,其营业范围包括餐饮管理、企业管理咨询、组织策划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会议及展览展示服务等。
缘何药企虚开发票多数来自酒店餐饮业?这直接关系到药企销售费用中的“重头戏”学术推广费,而很多学术会议被曝出实际就是药企通过会议主办方向医生输送利益。
有医药行业内人士提出,其实请医生参加学术会议、产品交流讲座等是很多医药企业都在采用的市场推广模式,同时为了维护长期合作关系,为客户支付参会的往返交通费用、住宿费用,甚至会提供一定的旅游费用,在行业内也并不鲜见。但是药企对外宣称举办的学术交流会支出的费用,是否真的花掉了?还是通过体外循环到了其他隐秘的用处?这是药企接受虚开发票的关键所在。
随着招采信用评价“黑名单”政策的落地实施,以往“高开高返”的带金销售模式将逐渐失去土壤。
按照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级的裁量基准(2020版)》和《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的操作规范(2020版)》规定,取得虚开增值税发票价税合计满10万元,就已经达到“中等失信”的标准。一旦被评定为中等失信,药企在招采平台上就会被注明信用评级结果,医疗机构下单采购时,系统会自动提示失信风险信息。
如果虚受增值税发票价税合计金额达到100万元或1000万元以上,药企将被评定为严重失信或特别严重失信,将面临全部产品被限制或中止挂网、投标的处罚。
销售费用成合规门槛
药企销售费用过高是整个行业的普遍问题。截至目前,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所属同花顺医药生物行业的390家企业2020年合计取得营业收入1.99万亿元,产生销售费用2906.76亿元,平均销售费用率为14.62%。43家药企的销售费用超过营业收入的一半。
如恒瑞医药去年的年报显示,在公司98.03亿元的销售费用中,有55.84亿元为“学术推广、创新药专业化平台建设等市场费用”,有10.24亿元为差旅费。
以往,通过“过票”“洗钱”的方式,套取学术推广的费用给予医生回扣来保证业绩,这是药企销售费用一直居高不下的背后原因。
随着两票制、医代备案制和信用评价制度等医改政策和医疗反腐不断推进,那些严重依靠带金销售模式营销的药企,如今首先面临着财务合规的难题。
之前,财政部于2019年6月,联合国家医保局抽取77家药企进行穿透式检查,针对销售费用的真实性,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存在以咨询费、会议费、住宿费、交通费等各类发票套取大额现金的现象;是否存在从同一家单位多频次、大量取得发票的现象以及会议费列支是否真实,发票内容与会议日程、参会人员、会议地点等要素是否相符等。
今年4月12日,财政部发布了“穿透式”查账的处罚结果,恒瑞医药、步长制药、华润三九、赛诺菲、礼来等19家药企均在处罚之列,其中涉及到医药企业销售费用中存在的利用虚假发票、票据套取资金体外使用,虚构业务事项或利用医药推广公司套取资金等问题。有企业违规行为涉及金额高达上亿元。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处罚结果与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尚未联动,失去集中采购市场的入场券比罚款才能让药企忌惮。
当前,除四川之外,浙江、江苏、安徽等多省份税务稽查部门均陆续启动严打虚开票据的专项行动。下一个爆雷的医药企业会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