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定性处理处罚依据》包含地方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经责审计、行政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责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责审计、金融企业领导人员经责审计、村居干部经责审计常见的5类经责审计问题,涵盖623个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经济活动行为,针对每个违规行为列举了审计定性依据和审计处理处罚依据。
一、贯彻执行经济法律法规、党或国家关于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或决策部署,促进企业经营发展方面
1、国有企业未严格贯彻执行公司法、国有资产法等经济法律法规2、国有企业研究制定的政策措施不符合上级有关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3、国有企业未严格贯彻落实国家财税、金融,土地管理、食品安全、市场供应与物价、支农惠农等宏观调控政策4、国有企业片面强调企业或局部利益,拖延、推诿、变通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5、国有企业未严格贯彻执行转变发展方式、产业发展、调整振兴、兼并重组,“走出去”战略等政策6、国有企业配合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的配套措施或项目安排,不符合调整经济结构或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要求7、国有企业执行结构调整或产业布局政策未兼顾长短期发展的需要与可能及自身经济效益与经济社会整体效益8、国有企业未做到统筹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0、国有企业存在未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盲目扩张新产能以及重复建设11、国有企业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违规15、国有企业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引进、吸收创新及应用效果差16、国有企业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筹集、使用或管理违规18、国有企业单位能耗或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排放物指标未能按照节能减排指标20、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战略或市场开拓战略未有效实施22、国有企业及其所在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安全隐患23、国有企业在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产业中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24、国有企业未掌握或控制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关键人才流失28、国有企业非主业或房地产、资本运作等高风险业务利润占企业利润比重过高29、国有企业利润主要来自周期性强,市场波动大,或者过剩落后产能的业务贡献31、国有企业盲目扩大一般经营性领域生产规模,资金闲置浪费32、国有企业存在经济担保、待决诉讼、应收票据贴现等经济纠纷33、国有企业核心技术引进不成功、国家重要能源资产被境外企业收购、国内外市场被境外企业占领34、国有企业所处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规模较小35、国有企业涉及的海洋石油、军品生产、军备保障、重要矿产资源、电子信息以及境外投资或境外国有资产等方面存在重大隐患36、国有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指导思想、总体发展思路或有关政策措施等与本企业实际不相符合37、国有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指导思想、总体发展思路或有关政策措施等超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承载能力38、国有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指导思想、总体发展思路或有关政策措施等未执行或预期目标未实现43、国有企业盈利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低45、国有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安全、维护市场稳定、社会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未履行
51、国有企业未制定或未及时修订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制度52、国有企业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制度中未明确需要民主研究、集体决策的重大经济事项的种类、范围和标准。53、国有企业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制度中未明确决策程序、决策权限、相应的监督检查或责任追究等保障制度54、国有企业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制度存在决策管理制度缺失56、国有企业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失误或未执行决策程序57、国有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失误或未执行决策程序58、国有企业重大股权投资决策失误或未执行决策程序59、国有企业重大经济担保决策失误或未执行决策程序61、国有企业重大采购事项决策失误或未执行决策程序62、国有企业重大资本运作决策失误或未执行决策程序63、国有企业大额度资金使用决策失误或未执行决策程序64、国有企业重大经济决策的内容不符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工作方针政策或决策部署66、国有企业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的决策程序和过程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决策管理制度的规定69、国有企业未坚持重大决策事项专家咨询、会议讨论、集体决策制度70、国有企业重大决策事项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缺乏专家论证、风险评估71、国有企业未经可行性研究即临时动议作出决策、个人专断、人为操作决定事项73、国有企业决策过程或决策结果无完整的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76、国有企业决策执行过程中的有关监督和保障措施无效77、国有企业决策事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环境效益等预期目标未实现78、国有企业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决策项目效益低下79、国有企业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资金资源严重流失,或者损失浪费80、国有企业决策不当或者决策失误严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81、国有企业未严格按照有关决策制度规定实行问责或责任追究86、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未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87、国有企业将不应纳入合并范围的参股企业纳入合并范围,人为增加企业资产规模或盈利水平88、国有企业未将债务规模较大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人为减少企业负债规模90、国有企业违规确认资产减值、停产或待报废资产损失或计提折旧折耗91、国有企业少抵消内部交易事项,多计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92、国有企业未按照法律法规或会计准则的要求,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并进行会计核算93、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确认不准确98、国有企业对外担保、待决诉讼等事项导致潜在损失102、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预警、控制机制未建立或未执行104、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未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105、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支出审批权限或报销审核不相容,职务分离等方面无控制制度106、国有企业资产的购置、验收、分配、使用、维修、处置、盘点、财务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107、国有企业物资采购计划、论证、预算、授权与审批、招标合同、验收付款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108、国有企业业务管理环节无明确的管理办法或者制度不健全109、国有企业资产安全、经营风险等管理制度或预警机制不健全110、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或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111、国有企业货币资金管理、财务报销流程各个环节存在未按相关规定执行、未履行相关审批手续问题112、国有企业设备、原材料、厂房等大宗资产管理存在未按相关制度执行、未履行相关审批手续问题113、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业务流程未按规定履行有关采购程序114、国有企业业务经营各环节存在未按相关制度执行问题115、国有企业资产安全经营风险等管理制度或预警机制未得到有效执行119、国有企业未履行对下属企业进行管理或监督职责120、国有企业因管理层级过多、管理链条过长导致对下属企业管理失控122、国有企业信息系统不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或效果123、国有企业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与实际不一致124、国有企业信息系统存在设备硬件、软件闲置浪费问题125、国有企业组织未建立健全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监查机制126、国有企业党组织未将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情况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重要内容127、国有企业党组织未对下级党组织以及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考核评价128、国有企业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擅自决定应当由党中央决定的重大事项,损害党中央和集中统一领导129、国有企业履行领导责任不到位,对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不重视、不部署,工作开展不力130、国有企业违反组织原则,该请示不请示,该报告不报告
来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