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库 > 舞弊
企业员工舞弊风险的应对
2023年10月30日

员工舞弊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要合规风险,妥善处理员工舞弊风险是企业实现长久发展、行稳致远的必然选择。本文将对企业员工舞弊的概况、应对等进行简要介绍。


-1-

企业员工舞弊的概况


1.员工舞弊现象的状况

当前,企业员工舞弊的现象层出不穷,形势较为严峻,上至企业领导,下至基层员工,都潜藏着出现舞弊行为的风险。企业管理防范员工舞弊行为的难度通常较大,一般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精力,并获得外部专家的支持,才可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企业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可能欠缺人才和经验支持,企业内部法务与合规部门的应对能力不一定充足。部分企业通过内部系统化的制度和机构对舞弊行为进行监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企业出于节约管理成本的考虑,存在自愿接受一定“灰度”的情况,这就给员工舞弊行为滋生留下了空间。

但整体上看,治理员工舞弊关乎公司的长远利益,关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观点认为,将企业打造成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有效防止员工舞弊行为必不可少。无论是由创始人或接班人直接管理企业,还是由职业经理人操盘公司,保持对员工舞弊的严格治理都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相反,如果企业对看似不会影响短期盈利状况的舞弊行为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则无疑与企业长期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因为员工舞弊状况容易形成风气,一旦蔓延,给企业造成的负面后果不堪设想。

2.员工舞弊行为的主要类型

较常见的员工舞弊类型有:商业贿赂、职务侵占、同业竞争或不正当竞争、挪用资金和计算机类舞弊等。其中,商业贿赂较为常见,例如采购时“吃回扣”或进行“吃拿卡要”等,行贿来源一般是供应商,行贿方式以转账和现金为主;而职务侵占是员工舞弊案件中总涉案金额最高的类型。

3.企业内部员工舞弊的重点关注岗位

有三类人员出现舞弊行为的概率较大,因而也是员工舞弊治理的关注要点。第一类是“挣钱的”岗位,比如销售部门的销售、负责人等,可能会通过“飞单”等方式谋取不正当的经济收益。第二类是“花钱的”岗位,比如采购部门以及作出购买决策的主体,例如决定电脑等硬件设备采购的IT部分、决定食材采购的后勤部门等。第三类是企业管理人员,他们通常在企业中拥有较大职权,如果内部监管相对有限,就给舞弊行为滋生留下了空间。


-2-

员工舞弊的个案处理


1.员工舞弊个案处理的环节

从个案角度而言,员工舞弊的处理流程,大概可以分为“三步走”,分别是调查、处理和诉讼。调查是指由调查人员查实员工舞弊的事实,向公司管理层进行汇报。处理是指在舞弊行为查实后,由企业内部对有关人员采取措施,比如开除、要求有关人员辞职、对有关人员进行调岗或采取通报批评等。此处的诉讼是指处理之后被处理方对公司提起的诉讼,或者公司向公安机关进行刑事报案以及后续的公安刑事侦查、检察院公诉与法院审判程序。

就员工舞弊个案处理的整体环节而言,外部律师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上所述,员工舞弊的处理,分为调查,处理和诉讼三个环节。外部律师的丰富经验和专业性在三个环节中都能充分体现。诉讼阶段通常需要外部律师参与自不待言;处理阶段非常需要内部人员的管理视角,但也会涉及法律分析工作,需要专业研究能力,对实务经验要求较高,因此外部律师具备一定优势。而在调查阶段,很多企业通常会由内部专门的合规部门开展调查,他们对公司情况及内部问题一般较为了解,我们建议企业应纳入具有丰富诉讼经验的外部律师,以确保调查团队能够妥善作出判断,避免企业在诉讼中处于劣势。

2.员工舞弊调查

(1)员工舞弊调查的参与主体

开展员工舞弊调查的内部具体部门,在不同类别的企业间存在一定差异。在很多国有企业,纪检部门可能会参与其中。在外资企业,通常会有较为成熟的合规部门,其总部或中国区可能会有相关的合规经理或合规总监,有时还会引入外部律师或审计机构参与员工舞弊调查,以确保调查效果。而在民营企业,员工舞弊调查这一职责的承担主体较为多元,很多企业可能设置有专门的部门,名称多种多样,如内控、内审、合规、纪检部门等,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可能会在若干部门间交叉开展员工舞弊调查。

开展舞弊调查的外部机构,主要有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调查公司。需要注意的是调查公司及其工作方式可能存在合规风险。

(2)员工舞弊调查的关注要点

员工舞弊调查是一个技术性问题,也是一个核心问题。就员工舞弊的调查而言,有以下几点需要关注:

第一点是要有线索,从线索开始去做推测。对于有经验的调查人员,看到这些线索,大概可推测出或能反推出哪些地方可能有问题,哪些方面问题可能查实,哪些方面问题严重程度较高,接着基于线索,逐渐厘定调查方向。

第二点是调查思路,即怎么查。常用的方法是设证,即先假设被调查者存在一定情况,然后再去核实。这是调查常用逻辑之一。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会随时间推进,呈现出波浪式的演进,事件推进可能会在不同地方留下痕迹。基于这些痕迹,结合违规事实的假设,就可能分析推测出有漏洞和证据的位置,并直接去特定位置寻找线索和证据。

第三点,是对关键性人物的调查。员工舞弊调查中,证人证言极为重要。通常物证反映的情况是分散的,比如把一些痕迹拼凑在一起,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线索,但这些线索也可能在合规情况下产生,所以单靠物证可能无法查明事实。而知情者对于案件的事实查明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开展调查时要大胆围绕知情者开展工作,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

第四点,是在调查中要有所取舍。员工舞弊调查中,调查者通常会在一个员工身上发现若干个舞弊行为,但因取证调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建议多加关注核心行为与问题,做到“起手时面广,落脚时聚焦”。最终坐实个别关键违规事实即可取得突破。

第五点,舞弊的调查要以人为参与为主,不建议过多寄希望于技术手段。技术手段固然能够提高调查效率,但整体抓取到的信息在证据质量及系统连贯性上较为有限,可能无法达到认定有关员工存在舞弊行为的证据要求,也可能无法明确列举违法事实。此外,公司在使用技术手段对员工进行舞弊调查时的权限情况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要避免出现侵犯员工个人信息权益和隐私权的情况。

(3)员工舞弊调查的线索来源

员工舞弊案件调查的线索来源很多,主要有举报、日常工作及例行核查中发现不当操作、核对公司财务账目时发现异常、报销发票时发现虚假发票或非工作用途的发票、发现实际情况与病假证明的病症不符或发现打卡记录异常等。其中,举报是较大来源之一。举报人进行举报的原因通常多种多样,比如分赃不均或供应商出于报复心理进行举报等,举报主体通常是对被举报人有敌对态度的人,也可能有一些人出于正义感而进行举报。在工作交接过程中,比如公司更换财务总监,新财务总监在交接工作时查出一些问题,可能存在顾虑并可能向领导进行汇报,从而使得公司取得舞弊问题的相关线索。另外,如上级领导在管理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潜在员工舞弊风险,可能会促使企业内部开展调查,并获得员工舞弊行为的调查线索。

员工舞弊举报中,匿名举报占大多数,实名举报人较为有限。举报人通常是员工舞弊案件调查的重要切入点,因为举报人通常能提供详细线索,便于调查者了解举报原因及舞弊事实。对于匿名举报,举报人线索的收集是开展舞弊调查的重要环节。除此之外,企业在开展内部调查时,还需要进一步与举报人进行协商,对其开展思想工作,以获取更多有效线索促使调查深入推进。

有选择地开展对举报的调查,还是凡举报必调查,是需要进行权衡的,建议企业通常有选择地开展调查。对于企业,有些举报内容不涉及工作或舞弊嫌疑的,很难有入手调查的切入点;有些是涉及重要职位人员但证据线索不明的举报,调查该类人员对公司而言事关重大,被调查主体的工作状态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调查难度也很大,潜在阻碍较多,如遭受诬告或恶意举报可能会产生恶劣影响,比如分公司负责人遭到举报,但举报人并未提供切实证据的情况,在类似情况下,建议企业内部在获得一定的线索或证据材料之后再谨慎开展调查。而建议开展调查的举报,主要是重要且有一定的线索的举报,以及于较近期限内发生事件相关的举报,如举报事件年代久远,查证较为困难,调查可能也无从下手。

(4)员工舞弊调查的方向确定

员工舞弊调查的开展应以线索指向的违规行为为调查切入点,并以线索指向的违规行事过程中,员工在公司内外部的一切沟通交流和行动轨迹为调查范围。调查人员在调查过程中亦应进一步发散性调查是否存在其他不当行为。如果发现线索指向的违规行为调查出现障碍,而其他不当行为的证据链更完整或证明力更足的,调查人员应及时动态调整重点调查方向,确保达成最终调查目标,查处违规行为。

(5)员工舞弊调查中的排除干扰

舞弊调查中也应当注意排除干扰,如果舞弊员工职权较高、人脉较广,或者涉案人员较多,调查过程中有可能受到干扰,容易出现被调查者不配合调查,串供,销毁证据,泄露调查进展等干扰情况。对此,我们建议企业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舞弊调查的调查团队和知情人员要严格甄选,不应与被调查人员有关联关系,或者与被调查事件有利益冲突。第二,调查的开展和进展要严格保密,在锁定关键事实和证据前要隐秘行事,锁定后则建议立即将被调查人员停职或者调职。第三,调查过程中,对多名知情人的询问可以同时进行,避免串供;不能让被询问人知道调查进展,更要坚持将物证与询问情况交叉核验。第四,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提高干扰难度,降低调查人员受到干扰的可能。

3.舞弊员工的处理

舞弊员工的处理,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对事实进行分析。企业应根据员工的违规行为严重程度、相关证据充分的程度、以及公司从商业、各方面利益的整体考量,分析判断选择何种处理方式为佳,包括但不限于证据不充分时停职继续调查、给予书面警告、降职、解雇、索赔和通过诉讼、仲裁追究员工的法律责任。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舞弊员工进行处理,企业都应基于舞弊行为的轻重以及相关证据的充实情况作出分析判断,并应充分考虑相应成本。

舞弊员工的处理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及时处理,发现违纪行为、收集好证据后,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及时做出处理。

第二点是一事不再罚,企业选择具体处理方式时应慎重,做出处理决定后应尽量避免改变已确定的处理方式。

第三点是充分列举处分事实依据,发现多个违规行为时,应将证据链最完整且处理依据最充分的排在前面,充分说明。

第四点是列明兜底条款,建议企业在处理通知或主张中列明兜底条款,为后续发现员工的其他违纪行为做好准备。

4.舞弊调查与刑事报案

多数舞弊调查的结果,是采取民事措施处理舞弊员工,追回企业损失等。如果舞弊调查的结果是舞弊事件情节恶劣,涉案金额大,构成刑事犯罪的可能性较大,则可以考虑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进行报案。刑事报案需要将涉案材料按照公安机关的程序要求,对证据进行规范的收集、整理、固定,并撰写报案材料,一同提交给公安机关。为了提高效率和成功率,公司可以在正式报案前向专业人士或公安机关进行咨询,评估可行性后,按照要求准备规范的报案材料,正式发起报案程序。


-3-

员工舞弊风险的整体治理

 

企业由人组成,企业管理制度也都由人参与执行。尽管企业无法依靠制度及管理来消除内部所有问题,但合适的制度与管理手段能有效降低问题出现的风险。对于企业员工舞弊风险的治理,我们建议企业从整体上应注重加强预防和内部管理,通常员工舞弊情况多发的公司,内部管理状况往往不甚良好,有些甚至缺乏很多必要的管控。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管理虽导致管理成本增加,但相对于公司整体风险降低而言,仍然值得。再者,企业需要重视人本身,关注人本身在员工舞弊治理问题上甚至与加强管理同等重要,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多角度的关注,比如通过开展培训活动,进行一些意识上的宣传等,这在改进管理之外更容易被企业忽略。


-4-

结语


员工舞弊风险作为普遍存在的企业风险因素,虽普遍却不普通,往往是企业内部问题的外在表现,如:缺乏防范意识和防范机制,或存在管理漏洞等。员工舞弊的治理要从个案和整体两个视角双轨入手,确保专业人员参与其中,促使员工舞弊治理获得理想成效,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作者喻鑫 林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