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库 > 内控
内部控制应谨防领导层的“破窗效应”
2024年04月22日

今年国资委的年度内控文件中提出了一个新词“破窗效应”:

坚持强监管、严问责,加大内控执行日常监督问责力度,提升信息化管控水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切实防止内控执行“破窗效应”。
2024年国资委内控工作通知文件

那什么是破窗效应?

图片

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领域的一个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于1982年发布。

此理论认为任何明显的混乱、被忽略与犯罪的迹象,例如被破坏而没有修理的窗户,说明该地区的秩序被破坏,且缺少执法,可能会鼓励这个区域进一步的混乱和犯罪行为。
特别是第一扇窗户被破坏时,如果没有人制止或修补,就是开启了让事情变得更糟的起点。
破窗效应体现了良好的环境对维护秩序的重要性,比如,你在一个扔满垃圾的路上,手里如果有垃圾的话,很有可能也会随手一扔。如果你在一个特别干净的马路上,手里就算有垃圾也不会乱扔。


内部控制中的“破窗效应”,其实不仅是文件中提到的防止内控执行的破窗,内控设计也同样需要防范破窗:

设计破窗:存在某些没有按照内控要求设计控制程序或控制程序存在空白/灰色地带,会变相鼓励更多内控设计的破窗行为。

简单理解,就是长期存在内控设计缺陷而没人修复,后续会出现更多设计缺陷。

执行破窗:存在某些没有按照内控设计执行的控制活动,会变相鼓励更多的内控执行的破窗行为。

简单理解,就是长期存在内控执行缺陷而没人修复,后续会出现更多执行缺陷。

谁最有可能破窗?

其实破窗行为是和职能权力分不开的,最有能力破窗的就是领导层,权力越大,示范效应越强,破窗行为的危害越大。

从内部控制体系本身的局限性来看,其中一个局限性就是管理层凌驾(Management Override),管理层凌驾是很多中国企业都面临的问题,把自己置身于内部控制体系之外,造成内控从顶层设计就存在体系外不受控行为。

2014年,在德勤(Deloitte)发布的《中国企业内控十年专题报告》中,在总结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危机与困境时,有这么一段:

被人随意逾越的内部控制

 

领导的关注点往往是防下级,防外人,对自己则少控不防。

 

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领导者的“官本位”思想严重,领导者利用自己在决策中的核心地位,对内部控制要求视若无睹!


如果领导者带头突破内控设计和执行控制程序,利用内控灰色地带和漏洞,游离在控制之外,这个窗户破的就会很大!

为什么我们这些年的风险控制这么侧重对“关键少数的关注因为关键少数掌握了决策的权力,就像我在风险跟着目标走,目标跟着决策走,决策跟着权力走中写的那样,在当下的环境下,企业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必须给管理层授权和放权,但这些灵活性如果被领导者被滥用,后果也非常严重,这就陷入了既要...又要...的困境。

这会影响公司整体的控制环境和高层基调,而中国式内控的失效中,虽然问题出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但根源大部分都是内部控制环境出了问题。

内控控制部门有能力堵上这些高层打破的窗户吗?

来源:疯控叔 大风控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