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库 > 案例交流
审计案例:虚增销售收入是怎么被发现的
2024年05月07日

        审计组在对A企业2022、2023年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发现,A企业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比2022年大幅增加,增加比例高达38%。A企业所在行业近两年持续低迷,审计人员生出了疑问:为何A企业会逆势增长?于是,审计人员把收支真实性作为了审计重点。

审计过程

        审计组首先对A企业2023年各月主营业务收入进行了分析。发现A企业2023年销售收入主要集中在9月--12月,尤其11、12月份的收入金额最高,分别占全年总收入的12.81%和11.76%。根据这个情况,审计人员先大胆假设A企业可能存在为了年终考核故意做大收入的问题。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审计人员进一步了解A企业业绩考核政策和销售方面的内控制度。审计人员了解到:

        2023年起,A企业考核指标中增加了销售收入的权重。A企业实行“零库存”“先付款后发货”的经营方式来规避风险,即先确定销售业务再进行采购业务,以销定采,不垫款,不压货。

        审计人员认为,有必要按照A企业客户维度再分析一下销售数据。于是,审计人员按照客户对2023年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客户除了一个国内较大的施工建设单位外,其余几家主要客户均是贸易类企业,存在非正常销售的可能。

        接下来,审计人员选取了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一笔较大金额的业务进行抽查。发现:一是采购入库的凭证后无任何入库单、物权转让单等原始凭证;二是采购和销售金额相等,即“平进平出”无差价;三是在同一天内完成采购付款和销售收款,不占用资金;四是采购销售合同、进项税和销项税发票日期相近。

        审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推测很可能几家公司在同一天内“平进平出”循环销售,编造虚假合同等资料,开具虚假增值税发票,而无真实货物交割,达到虚增销售收入的目的。

        审计人员开始以点带面开展延申审计,决定筛选出所有“平进平出”的购销业务。筛选过程如下:

        1、审查明细账并询问会计人员,得知收入成本几张摘要通常为“xx合同收入确认”或“xx合同结转成本”,如“22KRWTC7219091T047合同收入确认”。同一笔购销业务合同号相同且唯一,因此可以通过此合同关联收入和成本,并进行对比,筛选出收入成本相等的业务。

        2、将收入成本明细账放在一张excel表中,以合同号作为关键字段进行分类筛选。分类汇总后结果为收入和成本的差额,若为0,表示收入与成本相等。

        3、从分类汇总的结果看,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平进平出”;二是有差价;三是号码相邻的两笔合同均有差价,但差价一正一负金额相等。经查这两笔合同对应的采购、销售凭证发现,两笔货物均从同一个供应商购入。第一笔加价22.21万元卖出,第二笔减价22.21万元卖给同一个客户,分明是将一笔“平进平出”业务分拆,以掩盖虚假销售的事实。

        因此,情况一和情况三存在疑点。

        审计人员接下来对存在这两种情况的合同进行了统计,将相关购销信息整理成了“A企业2023年采购销售情况统计表”。分别列明了采购单位、货物名称、数量、采购金额、合同号、进项发票号、凭证号、记账日期和对应得到销售单位、货物名称、销售数量、金额、合同号、销项发票号、凭证号、记账日期,购销情况一目了然。

        根据统计表,审计人员开始对A企业的供应商和客户开展延申审计。通过审计,审计人员发现了A企业“平进平出”虚假销售的规律:A企业供应商——A企业——A企业客户——A企业供应商;或A企业供应商——A企业——A企业客户——第四方企业——A企业供应商。三方或四方循环销售闭环由此形成。最终做实了A企业虚构销售业务的真实面目。(笔者注:这一块的延申审计是个难点,因为你要延申审计供应商和客户,这个需要获得一定的支持。通常情况下,政府审计有这个权力,但是民间审计较难做到。然而如果想做实虚假销售,这种延申审计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这样顺藤摸瓜,问题才能水落石出。)

案例总结

        这个案例中,审计组充分运用职业怀疑精神,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以及必要的延申审计最终做实问题。这些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反复体会和学习的。

来源:审计 内控 合规案例学习笔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