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库 > 审计
存货盘点不只是核对数量那么简单——从三个小案例看存货盘点
2024年11月04日

导读: 提到存货盘点,你认为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也许你会说,当然是确保企业实物资产存在性、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没错。但是,存货盘点更应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信息的重要来源。一个好的库存管理人员,不仅要确保企业库存资产的安全,还应该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提高存货周转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不仅要通过盘点确认企业报表账面存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应该通过盘点发现企业库存管理中潜在的风险进而提出有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案例一:工艺变更怎么成了物料呆滞的罪魁祸首

       某生产型企业仓储部门发现呆滞物料越来多,严重占用库存资源。仓储≥门利用库龄分析方法对呆滞物料进行归类后发现,其呆带物料主要源于四个方面:U应对紧急需求的备库计划;2工艺部门的工艺变更产生的物料呆滞: 3日未购物料使用效果不佳后闲置;4安全库存标准设置过高。其中,工艺交更产生的呆滞物料金额占到了总体呆带物料金额的70%,造成了企业资源的三重浪费。 

       经过分析发现,工艺相关部门在进行工艺变更时未及时通知仓储及采购部门,导致仓储部门未能有效开展专项盘点或相关物料的库存查询,以及时反馈和评估因变更导致的库存数量及金额。同时,采购部门在未得到通知的情况下, 无法及时与供应商协商在库、在途物资的退货以减少损失。 

       为避免后续产生过多的呆滞物料而造成损失,仓储部门、发起工艺变更的相关部门以及供应链部门共同梳理了工艺变更信息传递流程,确保在实施工艺交更前,准确地确定受影响物料的库存数量以及解决办法。此外,供应链部门针对工艺变更部门的采购物料调整了最小起订量,增加了采购频次,尽量减少库存呆滞物料的形成。 

案例二:台塑的库存管理改善

       台塑集团的创办人王永庆以“追根究底”的管理著称。有一年,台塑集团发生缺料、断料的状况,无法顺利供应生产,可是各公司的资材仓库里库存却很多,于是王永庆就开始深入探讨、追查原因,结果发现问题的根源出在库存盘点的执行上。 

       当时台塑的资材管理方式是,每个月及每半年进行盘存的工作,依品名、 规格、数量等将原物料数据整理成一大本表格,然后统计库存量,最后依序呈送资材主管、厂长和经理过目。但王永庆认为,这样并没有真正达到管理上的要求,因为盘点好的东西如果1个月没动用、3个月没动用,甚至半年没动用, 那盘点出来又有何用? 

       找到问题的原因之后,王永庆认为解决的关键在于,要让负责盘点的人去思考盘点的目的是什么,东西在库中的库龄较长怎么办。

       所以他修改了盘点的表格,将原本的盘存本增列两栏,一栏是资材主管的“处理对策”,另一栏则是“厂长或经理批示”,这样相关人员就不得不动脑筋去想要如何处理滞存在仓库的东西,并且付诸实行、持续追踪处理进度,也让台塑集团改善了库存的问题。

案例三:“鸡窝油”的控制难题

       国某石油企业拥有在某地的石油开采权,通常采用的具体管理方式为各采油设备将石油打出,暂时存放在储油池中,然后由储油车巡回收集。由于产地零星分散,油品质量较高,储油池里的油被称为“鸡窝油”,时常遭人偷盗, 甚至出现现场管理人员监守自盗的情况。

       企业领导对当地广泛存在的“偷油”现象时有耳闻,但因无法统计各采油点确切产量,故而无法判断偷油损失程度,也无法追究各采油点管理人员的责任。后续经过调研,针对该行为制定了管控具体措施:在储油池中安装浮标式储量计量仪,由信息系统持续自动读数及记录,并严格监控油品杂质水平(如防掺水), 这样就为责任认定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基础,“偷油”现象在很大程度上被遏制。

 

(本文案例素材来自冯萌,宋志强《企业内部控制从懂到用》)

来源:审计经理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