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库 > 审计
审计人员必须重视的十大采购指标
2025年02月26日

我发现,审计人员一提到采购审计就两眼放光,好像采购就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也确实,公司花钱最大的部门往往就是采购部,这里最容易产生权钱交易。因此,在开展采购审计时必须要多维分析比较。今天,我们就分享十个采购指标,供大家参考。

 

一、采购合规率

采购合规率是衡量采购人员遵循既定采购政策和程序程度的关键指标。内部审计人员应重点关注采购流程是否严格按照公司规定执行,包括采购审批环节是否完备、招标流程是否合规等。高合规率不仅能确保采购活动合法、规范,还能有效降低因违规操作带来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二、供应商数量

供应商数量反映了企业采购渠道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内部审计需关注企业是否合理管理供应商资源,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带来的供应中断风险。同时,评估供应商选择过程是否公正、透明,是否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战略规划。

 

三、采购订单周期时间

采购订单周期时间从下订单开始计算,直至仓库成功接收物料结束。这一指标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库存管理。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采购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耗费,查找是否存在流程繁琐、沟通不畅等导致周期延长的因素。优化采购订单周期时间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降低库存成本,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采购订单周期时间,评估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是否得到提升。

 

四、供应商质量评估

供应商质量评估涵盖准时交货、价格合理性、产品质量以及响应能力等多个方面。内部审计需要审查企业对供应商的评估标准是否科学合理,评估过程是否公正客观。供应商缺陷率包括跟踪客户投诉、分析供应商绩效以及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等方面。

内部审计人员要审查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反馈机制,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供应商提供的不合格产品或服务。内部审计通过对供应商缺陷率的审计,可以促使企业加强质量控制,与供应商共同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五、废品率

废品率是衡量企业采购流程效率和成本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内部审计应关注废品产生的原因,是否与采购环节的质量把控不严、供应商选择不当等因素有关。通过分析废品率和成本数据,内部审计可以评估企业采购流程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交货时间

交货时间是指从下订单到收到商品或服务之间的时间间隔。及时的交货对于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对比实际交货时间与合同约定时间,评估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同时检查采购部门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来确保按时交货。

 

七、紧急购买比率

紧急购买比率显示了在给定时间段内企业进行紧急采购的频率。过高的紧急购买比率可能会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同时也反映出企业采购流程存在一定的问题。

 

八、采购预算完成率

采购按照预算严格控制是采购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内部审计需审查采购部门是否制定了合理的采购计划和预算,并严格按照计划和预算执行采购任务。同时,关注采购过程中是否存在成本超支、时间延误等情况,以及采购部门是否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调整。

 

九、采购订单成本 

采购订单成本衡量了完成一笔采购订单所需的总费用,包括运费、手续费等。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采购订单成本的构成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通过对采购订单成本的分析,内部审计可以评估企业采购活动的成本效益,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供建议。同时,关注采购订单成本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成本风险。

 

十、采购ROI

采购ROI(投资回报率)是衡量采购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采购活动为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人员应审查企业是否对采购ROI进行了准确的计算和分析,是否将其作为评估采购绩效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采购ROI的审计,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评估采购部门的工作价值,为企业制定合理的采购策略和预算提供决策支持,促进企业采购活动的持续优化和改进。

来源:财审加油站、审计实践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