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治区党委在南宁召开2024年度设区市党委书记和自治区有关工委(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3月4日,广西日报北海观察推出重点报道,聚焦北港新材料公司打造国企党建标杆,其为何从党建边缘化到一跃成为标杆?通过案例解剖,期待更多的单位、企业能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抓党建、强实干,让实干成为党员干部最鲜明的特征。
全文如下:
冶炼炉内烈火熊熊,流淌着红透的铁水;轧钢生产线上,滚动着一卷卷不锈钢卷……开春以来,北港新材料公司各条生产线上的员工早抓快干,激扬着抢先机的闯劲、当先锋的干劲、争一流的拼劲。
公司的良好精神面貌,源自扎实的党建工作。去年底,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论坛召开,北港新材料公司“一联五抓三提升”党建案例从全国1200个党建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全国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案例”,这是该公司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党建优秀案例荣誉。
把“堡垒”建在最小生产单元
北港新材料公司初炼厂负责含镍铁水冶炼。靠近高炉,一股热浪袭来。铁水沟里,赤红滚烫的铁水流入铁水罐,送往炼钢工序。
高炉炉前工是钢铁冶炼中最为艰苦的岗位之一,他们要在1200多摄氏度的铁水旁作业,出铁排渣,不断重复!
“这是铁水冶炼一线的工作环境,工人做好人身防护的同时,也要有担当的精神。”初炼厂党支部书记刘显友告诉记者。初炼厂有570多人,分成20个班组,负责不同的冶炼工序。初炼厂党支部提出“党性淬炼钢铁堡垒”党建品牌,把支部建在工作一线,安排一名党员带领一个班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攻坚克难。
在北港新材料公司,像初炼厂这样的基层党支部有15个。
近年来,北港新材料公司党委创建“红炉炼新材 铁肩担使命”党建品牌,通过党建体系促进党建深度融入生产经营,以“一联五抓三提升”星级班组创建方式,将党建引领延伸至基层班组。即安排一名党员联系一个班组,让党员能够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方法带进班组;抓班组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抓班组安全,抓现场管理,抓降成本指标,抓质量、产量和服务指标;提升班组的自主管理水平,提升班组成员的能力,提升班组工作质效。
该做法以生产经营业绩检验党建工作成效,以党员所在班组产量、质量、成本、服务等指标,衡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发挥效应,使党建融入生产经营有了具体抓手和具体可衡量的指标。同时充分调动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生产经营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近年钢铁销售“寒冬”中,北港新材料公司始终保持盈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带领职工创建四星级以上班组近100个,每年降本增效数千万元。
冶炼钢铁更锻炼人才
赤红的钢坯从加热炉内滑出,飞快地滑行在轨道上,不时传出一阵轰隆声。
在不锈钢轧制工序中,侧导板的作用是纠正“跑偏”的带钢,让其在正确的轨道上滑动,但自身也受到带钢的冲击,损耗较大。对此,压延厂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覃四波带领工作室成员经过半年多的攻坚,取得了新突破:将其改进成滚轮侧导板,当带钢冲击时,带滚轮的侧导板会随着滑动,极大缓解冲击力,大大减少了侧导板的损耗量。
“通过创新工作室收集问题,招聚人才,攻坚克难锻炼人才,也成就人才。”覃四波说,创新工作室推行“揭榜挂帅”推进科技攻关,通过收集生产线上遇到的问题,聚集各方人才开展大讨论大分析,去年,压延厂共开展小改小革81项,32项改进效果明显。
在研发过程中,压延厂共获得13项专利授权,其中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项。
从生产现场的技术细节改造,到行业的重要技术突破……该公司通过党建带班建,强化班组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职工技术技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去年8月,在2024年广西科技奖励大会上,北港新材料公司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低品位红土镍矿高效冶炼不锈钢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2023年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这是以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料庭为首的永不锈创新工作室持续攻坚的结果。项目通过与知名科研院校合作,攻破多项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工程创新和流程创新。
去年,北港新材料公司新添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如今,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自治区级企业研究中心,该公司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营造了鼓励创新、促进创新的环境,获“广西高端特钢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成功开发一系列填补广西空白的新型不锈钢钢种。
这不仅带来系列技术创新,也为该公司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实干为要,全力降本增效
实干为要、创新为魂。开年,广西“新春第一会”发出的信号催人奋进。
面对近年钢铁行业持续承压,不锈钢企业如何强实干、谋创新?北港新材料公司以党建为法宝,激发公司上下聚焦提升效益和管理水平,全力推动降本增效。
燃料是钢铁冶炼的大成本之一,由焦炭和煤混合燃烧。如何降低燃料成本?刘显友介绍,相比于焦炭,煤的价格便宜很多,因此提高煤在混合燃料的比重,可以降低成本,但增加现场工人操作难度,高炉不稳定因素也增多。
“要控制好上料的节奏,调整风温风压……”在冶炼车间,高炉里烈火熊熊,党员王义峰在一线带领工人作业。大伙打起十二分精神,一班接着一班干,确保高炉内火焰稳定燃烧。
“提煤降焦后增加工作难度,这时候需要班组付出更多,得有担当。”初炼厂厂长孙化国说,去年,初炼厂全年降本超5000万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开发固溶低酸耗关键技术,使得不锈钢酸洗工序中,硝酸消耗降低约14%,氢氟酸消耗降低约23%,污泥产生量减少约20%;研发耐磨手表专用300系不锈钢关键技术等,使产品的精度和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赢得了客户的赞誉……
红炉炼新材,实干抓生产。“5年来,在钢铁市场寒冬中、在创新发展中,公司党委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工会主席姚东明表示。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目前,作为广西大型国企,北港新材料公司已发展成为北海新材料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也是广西的链主型龙头企业,生产规模排名全国前列。
把战斗堡垒建在生产一线
2月25日,自治区党委在南宁召开2024年度设区市党委书记和自治区有关工委(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早前,北港新材料公司是一家民企,2019年4月转变为全资国企后,如何以党建驱动新发展,成为该公司党委的心头事。
通过几年的持续探索,该公司的党建从虚化弱化边缘化,到成为国企标杆,给人的启示是:只有抓实基层党建,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探索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才能迎来发展新局面。
抓党建,就是抓实干。党建不能是虚的,它具化为一件件实事,体现在一条条生产线上。然而责任要落实到一个个岗位上,在其中穿针引线,起到主心骨作用的是党员。
因此,该公司把战斗堡垒建在一线,建在公司最小的生产单元——班组,把党建与生产、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深度融合,使党建融入生产经营有了具体抓手和可衡量的指标,避免党建虚化边缘化。
同时,突出自身企业特色,打造“红炉炼新材,铁肩担使命”党建品牌,寓意在红炉中注入红色基因,在炼钢炼铁中炼人才,以红色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北港新材料公司受益于党建,也树立了一个榜样。期待更多的单位、企业能从中得到启发,抓党建、强实干,让实干成为党员干部最鲜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