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热线

400-8080-428

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在线客服
所在位置.:首页 > 活动 > 行业资讯
全国人大代表关注最高检工作报告
2025年03月17日

钟敏代表:在反腐败工作大局中展现检察担当

       正义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石佳)“‘蝇贪蚁腐’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老百姓感受最直接最明显。”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党组成员、于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主任钟敏告诉记者,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协同推进反腐败斗争”让她印象非常深刻。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检察机关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2.7万人,起诉2.4万人,同比分别上升37.8%和34.9%,其中起诉孙志刚、刘连舸等原省部级干部34人。积极参与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治理,起诉金融、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领域腐败犯罪5081人。

       “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关系党能否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反腐败斗争决策部署,坚决完成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规划任务,工作举措扎实有力,成效有目共睹。”钟敏代表说。

       钟敏代表表示,希望检察机关继续积极参与重点领域腐败问题治理,紧盯金融、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领域腐败犯罪持续发力,对污染政治生态、破坏公平正义、破坏营商环境、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依法严肃处理,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不断贡献检察力量。

刘文峰代表:动真碰硬着力整治趋利性执法司法

       正义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石佳)“趋利性执法司法,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影响了司法的权威性,不仅侵犯了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对营商环境造成了损害。作为一名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我关注到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及坚决纠正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这项工作针对重点问题靶向施策,进一步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新联会副会长,江西飞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文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检察机关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加强对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监督,坚决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等问题,最高检督办31件重点案件。

       “纠治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检察机关必须担起的重要责任。检察机关解决趋利性执法司法顽疾,在于动真格、见真章、长出牙齿,对相关问题发现一起、严惩一起,让群众和企业真切看到问题得到解决、权益得到保障,才能更好维护司法权威。我希望检察机关持续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严格依法办案、公正司法,以法治力量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强心剂’。”刘文峰代表说。

李安锐代表:加强民企内部腐败犯罪惩治与预防

       正义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王昱璇)“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腐败犯罪,起诉3298人。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全国人大代表、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主任李安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体现出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对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的打击力度,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履职决心和法治担当。”

       李安锐代表来自生产一线,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依法惩治和预防民营企业内部人员犯罪是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民营企业强化内部监督、健全内部风险防范机制的现实需要。”李安锐代表说,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内部腐败如同“蛀虫”,一旦滋生,不仅严重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影响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发展,而且还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破坏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希望检察机关依法加大对民营企业内部人员实施的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受贿等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推动健全涉案财物追缴处置机制,为涉案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李安锐代表进一步建议检察机关多措并举加强犯罪预防,通过法治宣讲进企业、设置法律服务站、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增强民营企业及其员工的法治意识,推动企业完善内控机制建设,确保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陈小静代表:依法监督“小过重罚”,让企业“如沐春风”

       正义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王昱璇)“‘小过重罚’既违背人之常情,也有损社会公平正义,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小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检察机关针对履职发现的“小过重罚”、小额滥罚问题,向行政执法机关提出检察建议519件。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党总支书记,陈小静代表在履职中了解到,“小过重罚”经常涉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我们村里也有村民从事个体经营,他们背后都是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希望,如果对他们的轻微违法行为处以过重处罚,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容易失去政府公信力。”

       “检察机关对‘小过重罚’依法开展监督,是顺应民心民意、做实法律监督工作的应有之义,更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现法理情统一的生动体现。”在陈小静代表看来,检察机关对这种现象“出手”,既传递了法治温度,也为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建议检察机关进一步找准行政检察履职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加强涉市场主体行政诉讼监督、研发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等方式,推进‘小过重罚’系统治理、综合治理,让各类经营主体在发展中‘如沐春风’‘如鱼得水’。”陈小静代表建议。

刘文玲代表:织密打击非法集资“天罗地网”,守好老百姓“钱袋子”

       正义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郭荣荣 郭树合)“非法集资就像一颗毒瘤,严重侵蚀着老百姓的血汗钱,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灾难。”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沂水县沂城街道西朱家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文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对最高检工作报告中关于打击非法集资的内容倍感振奋。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最高检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完善执法司法协作机制,协同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起诉金融诈骗、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2.5万人。指导广东、北京等地检察机关对“恒大系”案件42人、“中植系”案件49人审查起诉。

       “这些案件背后,是无数家庭的血泪。”刘文玲代表说,“非法集资不仅损害个人利益,还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这类案件往往涉及大量人员和巨额资金,一旦爆发,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刘文玲代表强调,加强源头治理和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刘文玲代表建议检察机关加大对惩治非法集资犯罪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

       “打击非法集资不仅是司法机关的事,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刘文玲代表认为,金融机构、社区组织、媒体平台等各方力量应携手共进,形成打击非法集资的“天罗地网”,让老百姓的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王刚代表:用法治手段守护知识产权“生命线”

       正义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郭荣荣 郭树合)“创新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知识产权就是创新者的‘金饭碗’。但总有些让人揪心的事——辛苦研发的成果,却被侵权者轻易窃取,不仅打击了创新者的积极性,也破坏了整个创新生态。”全国人大代表、金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表示,检察机关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积极作为,有力地维护了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体现了检察担当,也温暖了创新者的心。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护航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2.1万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219件,依法保护科技创新主体合法权益,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报告中提到,张某等人非法获取一公司芯片核心技术,上海市检察机关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提起公诉。这向全社会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任何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在王刚代表看来,这不仅能让金晶(集团)有限公司这样专注研发新材料的企业安心投入研发,不必担心成果被轻易窃取,更有利于营造健康、公平的创新环境。“希望检察机关持续发力,与有关部门共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守护好创新的‘生命线’。”王刚代表表示。

杨昌芹代表: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澎湃乐章

       正义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单鸽 丁艳红)“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深入开展长江、黄河、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推动全流域协同整治。”今天上午,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流域水环境治理问题,让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昌芹十分关注。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赤水市,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南岸较大的支流,也是中国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承载了长征史上光彩神奇的红色记忆,是‘生态河’‘英雄河’‘美酒河’,更是我们心中的‘母亲河’。”杨昌芹代表说,“河水波光潋滟,就像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

       杨昌芹代表看到了检察机关为推动流域协同整治作出的努力。“贵州省检察机关持续开展了乌江赤水河流域保护专项行动。据我了解,赤水市检察院围绕赤水河沿岸环境治理问题,与赤水河沿岸的县市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协作机制,推动解决跨流域治理难题。”杨昌芹代表说。

       记者了解到,检察机关始终聚焦美丽中国建设,更好服务绿色转型。以长江为例,此前,最高检还联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检察监督与生态环境执法协同推进长江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与生态环境部门协同履职,共同抓好长江大保护。

       “希望检察机关加强公益诉讼监督力度,切实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澎湃乐章在山水间奏响。”杨昌芹代表说。

印萍代表:彰显海洋强国中的检察力量

       正义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单鸽)3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专门介绍说,最高检部署福建、山东、海南等沿海检察机关服务海洋强国建设。这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的思绪回到了此前受邀参加的山东省青岛市检察院召开的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协作座谈会。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强调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近年来,检察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检察履职主动融入海洋综合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印萍代表说:“那次座谈会上,山东省青岛市检察院、青岛海事法院联合宁波海事法院、浙江省舟山市检察院共同签订协作机制,开启了跨区域联动保护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新探索。我有幸被聘为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跨区域协作公益诉讼专家智库成员,努力为我国沿海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技术支撑。”印萍代表从事海洋科研工作30年,始终深爱着这“一抹蓝”,她对检察机关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举措给予肯定:“检察机关通过开展‘守护海洋’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以‘检察蓝’守护‘海洋蓝’,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彰显了海洋强国中的检察力量。”

陈爱雪代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合力守护绿色屏障

       正义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常璐倩 沈静芳)“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各要素彼此依存、相互促进,是统一的自然生态链条。这几年,内蒙古地区‘绿进沙退’,湿地保护、草原修复力度不断加大,这离不开检察机关的助力。”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陈爱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最高检指导内蒙古、宁夏、河南、湖北等地检察机关推动荒漠化防治、地下水保护、重点湖泊治理。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联合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开展黄河、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监督,2024年指导巴彦淖尔检察机关立案办理公益诉讼153件,保护祖国北疆的“塞外明珠”;此外还全力打好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深化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系统治理。

       “内蒙古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的主战场。希望检察机关继续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强化与属地党委、政府、林草部门的协作配合,凝聚生态环境保护合力。与此同时,也要持续加强普法,用鲜活的案例让普通群众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合力守护祖国北疆这道绿色屏障。”陈爱雪代表表示。

许庆民代表:运用大数据办案守护青藏高原万物欢歌

       正义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常璐倩)“青藏高原拥有冰川、高山草甸、湿地、荒漠等多种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特有物种。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保护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为维持高原基因库的完整性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上午,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许庆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为检察机关守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做法点赞。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最高检组织西藏、青海等地检察机关助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以青海省检察机关为例,该省检察机关通过办案助力打通国内首个普氏原羚保护通道;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出台三江源地区外来鱼种放流管理机制;与西藏自治区检察机关共同建立青藏高原生态公益司法保护跨区划检察协作机制,设立专司生态环境检察工作的三江源地区检察院,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杀害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等犯罪活动,加强源头流域、湖泊湿地、草原草甸、耕地荒漠等生态治理修复,为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与雪豹、黑颈鹤等野生动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都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许庆民代表表示,希望检察机关一方面保持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一方面积极探索使用卫星遥感等技术办案,向大数据要战斗力,助力青藏高原生态蜕变、万物欢歌。

杭侃代表:打击文物走私犯罪,推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

       正义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闫晶晶)“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爆火,山西隰县小西天、应县木塔等流量出圈,2025年春季淡季不淡,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专注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数字化传播与文化创新工作,他表示,作为境内文物犯罪产业链的最后一环,走私文物出境一直以来都是打击重点。

       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检察机关持续开展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工作,起诉倒卖、损毁、走私文物等犯罪1910人。

       杭侃代表听取报告后说,检察机关在办理文物犯罪案件过程中,针对该类犯罪呈现出的产业化、链条化特点,纵向深挖关联犯罪和幕后黑手,实现了全链条打击、一体化防治。同时,引导侦查机关追捕涉案人员与查清涉案文物去向同步进行,积极推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在办理一起拍卖公司员工走私文物案中,与北京海关缉私局紧密协作,经多方协调终将文物追回。而案发时文物已经从深圳口岸走私进入了香港地区,储存于某国际拍卖公司仓库内等待拍卖。此次追回的文物是两尊佛像,经专家鉴定,均为明代文物。

       “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已于3月1日起实施,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杭侃代表表示,司法机关有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法治素养和文物保护意识,共同筑牢文物安全防线。

邢界红代表:让文物和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

       正义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闫晶晶 沈静芳)“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界红听取最高检工作报告后对记者表示,检察机关持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案件的办理力度,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检察守护文化瑰宝的力量。

       最高检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检察机关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3912件。最高检针对长城保护制发第十二号检察建议,部署河北、内蒙古等地检察机关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

       内蒙古幅员辽阔,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热土,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创造了多种文化形态,塑造了独具特色的北疆文化样貌。邢界红代表注意到,内蒙古自治区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开展长城保护公益专项活动,从额尔古纳到额济纳,实现了长城沿线基层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103件,督促解决了一批危害长城的突出问题。

       “内蒙古十分注重北疆文化建设,运用丰富的文物考古成果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不断激活文化遗产基因,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邢界红代表表示,希望检察机关结合各地特色,因地制宜开展文保相关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综合履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赋能检察工作,以检察之力为文物和文化遗产拂去历史的尘埃。


 
来源:正义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