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热线

400-8080-428

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在线客服
所在位置:首页 > 文库 > 监察
企业内部审计向纪检部门移送问题线索的五大核心要点
2025年03月27日

引言:审计移送是反腐 “前哨战”,规范化刻不容缓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作为监督体系的 “经济体检员”,其发现的问题线索能否精准、高效移送纪检监察部门,直接关系反腐败工作的成效。2025 年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明确提出 “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为审计移送工作提供了新的行动纲领。本文结合最新法规要求与实践经验,梳理五大核心注意事项,助力企业构建 “审纪联动” 反腐闭环。

一、严把移送标准:从 “有罪推定” 到 “四要件齐备”

 

误区澄清:不少审计人员误认为 “只要存在违法线索就移送”,甚至将违纪问题与职务犯罪混为一谈。2024 年修订的《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明确,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必须同时满足主体、主观、客体、客观四要件,缺一不可。例如,某国企审计发现员工虚报差旅费,若未达到《刑法》中 “贪污罪” 的数额标准(3 万元以上)或情节严重程度,仅需作内部纪律处分,而非移送司法。

最新要求

1.区分 “违纪” 与 “职务违法犯罪”:依据《监察法》第十五条,移送对象必须是公职人员(含企业管理人员),且行为涉及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职务行为。
2.量化追诉标准: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合同失职被骗罪,需满足直接经济损失 30 万元以上,或间接损失 150 万元以上(参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
3.避免 “类罪名” 误用:移送文书须引用具体罪名(如 “受贿罪” 而非 “职务犯罪”),确保法律依据精准。

二、拓宽移送范围:从 “被审计单位” 到 “关联主体”

 

实践突破:传统审计移送局限于被审计单位及其直接责任人,但《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赋予审计机关对外部关联方的移送权。例如,某银行审计发现某企业通过伪造合同骗取贷款,虽银行仅存在管理疏漏,审计仍需将骗贷企业及其责任人移送公安机关。

最新拓展

1.覆盖 “影子主体”: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供应商、合作方等利益关联方,若涉及围标串标、利益输送等行为,需同步移送。
2.纳入 “非职务违法” 线索:虽不涉及职务行为,但可能引发舆情或违反治安管理的问题(如员工酒驾),可作为参考线索移送纪检部门研判。
3.落实 “一案双查”:对审计中发现的领导干部失管失察问题,同步移送其履职不力线索。

三、规范移送程序:从 “单向移交” 到 “全流程管控”

 

流程再造:2025 年《监察法》修订后,审计移送需严格遵循 **“文书规范、归口管理、留痕备查”** 原则。湖北省 2020 年出台的《问题线索移送意见》虽时效较早,但其 “三函三单” 模式(移送处理书、疑点线索函、批示转办单)仍具参考价值。

操作要点

1.文书分类:
《审计移送处理书》:针对明确的职务违法犯罪线索(需注明罪名、证据清单);
《疑点线索函》:针对存疑但需纪检提前介入的问题(如招投标异常);
领导批示转办单:上级交办事项需单独建档移送。

2.归口管理:审计机关需指定法规审理部门作为联络枢纽,与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季度会商,避免多头移送
3.证据固定:移送前需完成 **“三查三核”**:查原始凭证、查审批流程、查资金流向;核主体身份、核行为性质、核危害后果。

四、强化审纪协同:从 “移交即脱手” 到 “全周期联动”

 

典型案例:江苏省淮安市某国企审计中,纪检监察机关提前介入,通过 **“审计印证 + 联合初核”**,5 天内对涉事干部采取留置措施(2024 年纪审联动案例)。这表明,移送后协作是提升成案率的关键。

协同机制

1.线索联合研判:纪检监察机关收到移送后 15 个工作日内反馈 《线索处置意见》,明确是否立案或补充调查。
2.技术支持共享:审计部门可提供大数据分析、会计司法鉴定等技术协助,如广西纪委在查办李新元案中,借助审计部门梳理银行流水锁定证据链。
3.整改闭环管理:纪检监察机关出具《纪检监察建议书》后,审计部门需跟进整改情况,推动企业完善内控制度(如国家电网通过纪审联动完善招投标监管)。

五、严守纪律红线:从 “重数量” 到 “重质量”

 

风险防控:2024 年《纪检监察机关准确运用 “四种形态” 实施办法》明确,移送线索需避免 “凑数式移送”,确保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统一。

禁止行为

1.重复移送:同一事项不得同时通过《审计要情》和《移送处理书》上报(依据审计署 2006 年 66 号文)
2.选择性移送:不得隐瞒对被审计单位有利的证据,或因人情关系压案不送;
3.泄露工作秘密:移送前严禁向被审计单位透露线索细节,防止串供毁证。

结语:以规范化建设筑牢反腐 “防火墙”

 

从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的 “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 到地方实践的纪审联动创新,企业内部审计移送工作已进入 **“精准化、协同化、闭环化”** 新阶段。唯有严把标准、拓宽视野、规范程序、深化协同,才能真正发挥审计 “利剑” 作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财审思想 ,作者咸德丹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