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全球对ESG理念和体系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建立适当的审计评价体系有助于对商业银行ESG管理架构、能力及成效进行评估,也有助于商业银行加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以更好地制定发展策略。本文分析商业银行ESG评价体系建设背景及面临的挑战,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与服务市场主体两个层面,构建内部审计视角下商业银行ESG评价体系,并提出未来应用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ESG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王佳瑞,女,供职于中国民生银行审计部风险审计及数据管理中心。汪源,男,供职于中国民生银行审计部风险审计及数据管理中心。
一、商业银行ESG评价体系建设背景及面临的挑战
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概念。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提出ESG框架,将ESG作为投资者投资准则纳入投资决策考量过程。此后,国际社会对ESG概念不断深化,并在此基础上推出绩效评价、信息披露、评级指数等标准化规范,形成较为完整的ESG理念与体系。一直以来,我国不断探索与国际接轨且符合我国国情的ESG体系。“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ESG相关政策与法规逐步健全,商业银行内部对ESG管理的重视程度也普遍提高,但现有的专门针对商业银行的ESG评价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评价体系针对性及覆盖面有所不足
现有的ESG评价体系一般以上市公司财务指标、ESG报告与舆情信息等作为数据来源,采用分项评分后加权汇总的形式进行量化评估,商业银行仅作为上市公司维度进行评价,以商业银行审计视角进行独立第三方评估的内容仍存在空缺,对于相应的行业特性的考量不足,如针对上市商业银行的ESG评价中尚未将内部ESG管理偏好、ESG架构的合理性等因素纳入其中。
(二)评价标准适当性与结论一致性有待提升
现有的ESG评价体系存在标准不统一、结论差异较大等问题,尤其是不同评价体系在考察范围、标准界定、对负面事件的权重分配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同一企业在不同评价体系间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例如,某公司在某评级体系下评级为AA,但在另一评级体系下评级仅为CCC,这使得商业银行及其内部审计难以直接套用外部评价标准来衡量其ESG管理状况。
(三)评价体系对审计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加强
目前商业银行ESG评价体系在审计检查领域以及以往审计成果的高效利用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综合评价自身ESG管理情况的审计检查较少,往往分别开展绿色金融、公司治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主题的专项审计检查。虽然这些检查成果均与ESG息息相关,但普遍未将其按环境、社会与治理主题综合起来检视整体ESG管理能力。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视角下的ESG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在匹配政策导向、满足第三道防线履职要求、充分利用常规检查成果的原则下,构建内部审计视角下的ESG评价体系。
(一)建立商业银行ESG评价整体框架
与一般企业不同,商业银行除在自身经营中践行ESG外,还通过与其他经济活动主体发生信贷业务、投资活动等行为,将自身的ESG取向传导至更广的社会范围。本文将分别从商业银行在自身经营中践行ESG和通过向市场主体融出资金实现ESG两个层面入手,探索建立适用于商业银行的ESG评价方案,具体框架见图1。
(二)设立ESG三个维度标准化的评价指
1. 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层面
在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层面,对ESG的关注体现为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践行环境保护、创造积极社会影响与完善治理三个方面。
一是环境方面,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可以通过节约用电、推行无纸化办公等措施落实环境保护。审计工作中,对这一板块的关注可从商业银行已经建立的涉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入手,也可对办公中产生的碳排放量、水资源使用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判断商业银行自身是否存在明显的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是社会方面,商业银行在进行相关研究与创新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果可视为对社会影响的一部分,如开展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相关技术研究、进行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研究并向社会发布观点等。此外,通过社会公益活动等施加正向效用,均可纳入“社会”板块进行考察。审计工作中,对这一板块的关注可参考商业银行参与研发的创新技术数量与成果质量、员工培训覆盖率、参与捐赠和公益活动的投入金额等指标。
三是治理方面,治理架构、职责边界、履职要求以及风险管控、制衡监督、激励约束等要素体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审计工作中,对这一板块的关注可聚焦于董事会风险偏好与商业银行经营情况的契合度、上市商业银行的股东结构、关联交易与信息披露等方面。
基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的ESG审计评价体系构建见表1。其中,环境方面,可结合商业银行自身披露的相关指标和举措;社会方面,可结合以往开展的相关主题审计检查,如信息科技、数字金融、绩效管理等;治理方面,可结合以往开展的管理类主题审计检查,如全面风险管理、并表管理、渠道管理、关联交易等。
2. 商业银行服务市场主体层面
商业银行通过服务市场主体体现的ESG,实际是通过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动环境保护,对社会和企业治理施加积极正面的作用。
一是环境方面,商业银行通过拓展环境保护相关业务,向符合相关标准的个人及企业客户投放绿色金融产品。审计工作中,可结合相关监管导向与评价方案,从管理体系构建、政策执行情况、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绿色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等方面评估商业银行是否通过服务市场主体实现对环境与资源的正向推动作用。
二是社会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在各行业和区域差异性地投放信贷资金、推动产品创新等方式,响应国家政策,支持重点区域、重点群体的信贷需求,实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审计工作中,可以将常规项目检查作为途径,检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与监管导向、行内经营发展目标的契合度,评价商业银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保障性住房信贷投放等方面是否达到监管合规要求、与国家政策方向一致、风险管控完善的要求。
三是治理方面,传统审计检查较少穿透商业银行客户的信息披露、人员变动、董监高履职等。审计工作中,检查时发现的企业信息披露不完善、高管层变动频繁、雇佣方面诉讼多发等风险信号常常体现着客户治理的不完善,可通过与外部工商信息、诉讼信息等进行比对,捕捉客户的公司治理情况是否出现负面变化。
基于商业银行服务市场主体的ESG审计评价体系构建见表2。其中,环境方面,可结合绿色金融相关检查;社会方面,可结合信贷资金投放、房地产、普惠金融等政策执行落实方面检查;治理方面,可结合商业银行对公客户外部信息预警。
三、结语
本文针对商业银行展业特性,围绕商业银行ESG管理的关键环节,并利用分散在以往检查中的ESG关注要点,构建内部审计视角下对商业银行ESG管理水平进行评价的体系。在未来应用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建立ESG评价体系动态调整机制,可结合国内外先进实践、国内政策导向与商业银行自身ESG管理偏好及时调整ESG评级体系内容。二是应正确看待ESG评价结果,不能过度孤立追求ESG得分的提高,避免出现资源错配、市场价值降低等情况。
参考文献
[1] 操群,许骞.金融“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 2019,(4).
[2] 卢娜. ESG与银行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 2022,(3).
[3] 施懿宸,包婕,李雪雯.建立以ESG为基础的银行授信机制[J].环境经济, 2020,(7).
[4] Arif M, Sajjad A, Farooq S, et al. The Impact of Audit Committee Attributes o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Disclosures[J]. Corporate Govern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in Society, 2020,(11).
[5] KPMG. ESG Risks in Banks:Effective Strategies to Use Opportunities and Mitigate Risks[R].2021.
[6] Marsat S, Williams B. Does the Market Value Social Pillar?[R].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