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库 > 监察
调查和审理报告中的每一句定性都要有充分的依据
2025年09月01日

“调查和审理报告中的每一句定性都要有充分的依据” 这是确保报告专业性、权威性和公正性的生命线。做不到这一点,整个报告乃至整个问责工作都会立不住脚,容易引发争议和翻案。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和严谨的工作习惯。其核心思想是:报告的每一句结论性、判断性、定性的话语,都必须能够逆向追溯到一个或多个经过验证的证据源头上,从而构成一个逻辑严密、无懈可击的证据链。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一、 思想先行:树立“证据为王”的思维模式

 

在动笔之前,整个调查团队必须达成共识:

 

1. 报告是“用证据编织而成的织物”,而非“用观点串联起来的故事”。

2. 定性的话越重,所需的证据强度和密度就越高。例如,“涉嫌违法”所需的证据等级远高于“工作作风懈怠”。

3. 怀疑不等于结论。所有基于怀疑的推测都不能作为定性语句写入报告,只能作为调查方向的建议。

 

二、 操作流程:构建从证据到定性的闭环

 

第一步:全面、客观地收集证据(奠定基础)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证据本身有瑕疵,后续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 证据类型多元化:收集书证(文件、记录、签字)、物证、电子数据(邮件、聊天记录、操作日志)、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专业机构鉴定意见等。

· 保证证据的“三性”:

  · 客观真实性:证据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不能是伪造、变造的。要通过交叉验证来确认(例如,一份签字文件,需多方确认签字的真实性)。

  · 关联性:证据必须与待证事实有逻辑上的联系。要清楚每份证据是用来证明哪个环节的。

  · 合法性:取证手段和程序必须合法合规。非法获取的证据(如窃听录音)可能无效且会损害报告公信力。

 

第二步:科学、严谨地整理与编号(搭建框架)

 

· 建立证据清单:为每一份证据编制唯一的索引号(如“证据1.1”、“证人访谈记录-张三-20231027”)。

· 制作证据摘要:对每份证据的核心内容进行简要概括,方便快速定位。

· 建立关联矩阵:用表格或脑图形式,将“待证事实”与“支撑证据”链接起来。清晰地看到证明一个事实点,有哪些证据支撑,有无缺失。

 

第三步:审慎、精确地进行分析与定性(核心创作)

 

这是最考验功力的部分,要求作者在写作时始终保持“自我质疑”。

 

1. 逐句审查:

   · 写下任何一句带有判断性的句子后,立即停顿,自问:“我凭什么这么说?”

   · 然后,在这句话的后面或报告的脚注/尾注中,明确标注出所依据的证据编号。例如:

     · 不当定性:“李某对项目风险失察,负有直接责任。”(依据何在?)

     · 正确写法:“李某作为项目负责人,未按《风险管理规定》第五条要求组织风险评估(证据3.2:项目会议纪要,显示无风险评估议题),且在收到项目组员王某关于资金链可能断裂的风险预警邮件后(证据3.5:王某2023年5月10日邮件),未作出任何批示和部署(证据3.6:李某邮箱后台操作日志;证据3.7:王某证人证言),其对项目风险失察,负有直接责任。”

2. 使用客观中立的语言:

   · 避免使用情绪化、夸张的词汇。如“极其恶劣”、“明目张胆”等。用事实本身的力量说话。

   · 区分事实描述与定性判断。先陈述事实,再基于事实得出结论。

     · 事实:“项目超支200%。”

     · 定性:“该超支情况表明项目成本控制严重失效。”

     · 依据:公司规定项目超支50%以上即为“严重失效”(依据:《项目管理手册》第X条)。

3. 合理引用证人证言:

   · 要注明陈述人、访谈时间和地点。

 

   · 要注意证言之间的相互印证(证据交叉锁定)。单一证言,尤其是利益相关方的证言,证明力较弱。如果多个独立来源的证言指向同一事实,则证明力大大增强。

   · 对于关键事实,最好能有书证等客观证据与证言相互印证。

 

第四步:系统、清晰地呈现与归档(最终输出)

 

· 报告结构清晰:通常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过程、查明事实、责任认定、处理建议”等部分。在“查明事实”部分,就应为后续的“责任认定”埋下证据伏笔。

· 设立专门的“证据附录”:将核心证据的复印件、访谈笔录整理稿等作为报告附件,方便查阅核对。

· 内部复核机制:报告初稿完成后,由未参与调查的第三方或上级领导进行复核。复核人的核心工作就是挑刺:逐句审查定性语句,要求作者出示依据。通不过复核的句子必须修改或删除。

 

三、 一个简单的思维工具:“因为-所以”测试

 

对报告中的每一个定性句,都可以为其加上“因为……”的引子,看能否顺畅、合理地连接至证据。

 

· 例句:“张三在采购环节中存在收受好处费的行为。”

· 测试:“因为(1)供应商李四的银行流水显示于X年X月X日向张三妻子账户转账X元(证据A);(2)张三妻子证实该笔款项是李四所给,并称‘张三说这是感谢费’(证据B);(3)张三本人对此次转账无法给出合理解释(证据C)……”

· 结论:如果“因为”后面的证据链完整、坚实,那么这个定性句就立得住。如果“因为”后面很空洞或只有孤证,那么这个句子就必须修改或删除。

 

总结而言,做到“句句有依据”的本质是一种极度严谨和自律的写作方式。它要求调查者不是先下结论再去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是让证据自然引导出无可辩驳的结论。 这份严谨最终会转化为报告的力量,让被问责对象心服口服,让报告经得起任何形式的检验。

来源:审计 内控 合规案例学习笔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