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库 > 内控
以风险管理视角审视合规、内部控制体系
2025年09月29日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专业性、实务性很强的工作,以风险管理视角来审视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避免陷入专业主义泥淖,从服务企业发展的目标来开展实务工作。中小银行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应当以促进业务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核心业务流程来展开,提升内控体系的健全性、符合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一、风险管理与合规、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与合规、内部控制构成了风控体系的三大支柱。三者之间既高度重合,又自成体系。

(一)全面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

       按最新版的ISO31000《风险管理指南》,风险被定义为“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这个定义很简洁,对风险的定义是中性的。当然,对银行业来讲,风险的正向作用是很容易接受的观点,毕竟银行业本质上就是经营风险的,风险的正向作用是银行业生存的本源,没有风险,也就没有银行的存在。

       国资委2006年6月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对全面风险管理作了如下定义“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中国银监会于2016年印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识别、计量、评估、监测、报告、控制或缓释所承担的各类风险。

       风险管理是指导和控制组织在风险方面协调活动,是指如何在项目或企业在一定的内险环境下,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具体工作内容有搭建风险管理体系、宣贯风险意识、提供风险管理工具(风险清单、风险指南、风险事件库等)、督导业务部门实施管理风险,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主要是业务部门在业务层面上的防范风险,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应对、报告等环节。其中,风险应对是指处理风险的过程。针对负面后果的风险应对可以包括:

(1)风险缓解:改变可能性(如:降低额度);

(2)风险消除:改变后果(如:收回贷款);

(3)风险预防:不开始或不再继续导致风险的行动,以规避风险(如:行业客户禁入);

(4)风险降低:消除风险源、与他方分担风险(如:追加担保);

(5)风险留存:为寻求机会而承担或增加风险、慎重考虑后决定保留风险(如:不良容忍度);

(6)风险融资:做出应急资金安排(如:提取拨备)。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风险管理属于决策行为,风险管理目的是创造和保护价值,而不是消灭风险。对于银行而言,价值就是创造利润,低不良率会提升银行利润的含金量,但过低的风险会导致丧失更大的获利机会。风险控制属于技术手段,本身就是一种正向风险,风险应对可能产生新的风险或改变现有风险。风险过度控制所产生的风险可能会超过所控制风险的本身,就是说,我们可能为防范1%的风险,而牺牲了10%的机会,甚至更多。

       从中小银行经营管理角度,风险管理的作用就是熨平经营峰谷,在既定目标的约束下,帮助企业以较稳较快的速度达成经营目标。业务经营受经济周期性波动等主客观因素制约,在较长时间尺度内存在峰谷是很平常的事情。

       需要指出的是,按国资委的定义,内部控制系统被归属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但就中小银行当前风险管理体系现状而言,将内部控制体系与全面风险管理视为交叉关系而非包含关系,可能更为合理。

来源:ESG与可持续发展管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