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在境外旅行通过第三方支付或在跨境电商平台购物时,我们选好境外商家的商品,支付人民币就可以轻松完成一笔购买交易。跨境支付为用户提供了便利的交易模式,用户不用进行币种的转换就可以轻松完成交易。
但在这个交易过程中,资金会经过怎样的流转链路?会不会有不同币种的转化,不同币种之间会不会有汇率波动,汇率波动的风险是谁来承担?在这个看似简单的交易过程背后,其实有多个金融机构参与,有一条复杂交易链条。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金融机构在外汇交易中的角色以及其中的风险。
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及交易模式
首先,以人民币兑美元的跨境资金流转为例,看似简单的支付背后,实则隐藏着外汇市场精密的多层次协作体系及其中的关键参与主体: 图一:跨境收单业务资金流(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 客户 客户作为跨境支付业务中的消费者,仅能感知到显示商品价格、支付人民币、交易完成这三步流程,仅受支付时显示的汇率价格(即金融机构的对客报价)影响,对金融机构及其背后的外汇交易、与商户之间结算等复杂的交易链条没有感知,亦无需承担由此交易所带来的汇率变动风险。 境外商户 境外商户作为外币的接收方,亦对前序资金流无感知,受汇率波动影响小,仅需确定商品的美元价格,并收取金融机构支付的美元即可。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在其中扮演着连接个人和境外商户的中间机构角色,通过与大型银行做市商完成外汇交易后,将个人支付的人民币转换成美元,并支付给境外商户。在此过程中,需在秒级单位内完成“获取银行间的外汇市场报价,并平衡收益与汇率变动风险后,计算对客报价,将人民币价格报给客户”。此流程对系统配置和运行、人工操作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 银行做市商 银行做市商属于外汇市场的主力玩家,他们需要有雄厚的资本、众多的客户、成熟的系统等众多壁垒型条件,才能有实力做市。做市商是外汇市场的核心参与者,通过持续报价维护市场流动性,并承担价格波动风险。 备注:除以上四类参与者外,外汇交易的主要参与方还有监管机构等,此文不做重点介绍。
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审计关注
金融机构作为外汇市场流动性传导的核心节点,其风险管理能力直接关系跨境支付生态的稳定性。 随着中国跨境支付规模持续突破,叠加国际旅游与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头部支付机构的外汇敞口管理压力加剧。 当用户完成一笔跨境支付时,金融机构需在毫秒级时间内同步完成报价竞争、风险对冲与资金清算等流程,任一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市场波动冲击。 下面将聚焦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及信用风险三个重要领域进行阐述,并从审计视角梳理关键关注点。
一、市场风险 外汇交易中,金融机构通常需要在不同货币之间进行兑换,而汇率受宏观经济数据、地缘政治、各国央行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复杂的变化波动。如受俄乌冲突升级、西方制裁深化、能源出口调整及全球货币政策分化等影响,2024年俄罗斯卢布兑美元的汇率年度波动率达32%,2024年平均汇率较2023年贬值约10%。(数据来源:中国银行官网中国银行网站_金融市场_外汇牌价) 所以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汇率风险时,审计关注: 1.金融机构是否建立实时汇率监控及压力测试机制,验证预警阈值合理性。 2.关注是否建立外部突发重大事件应急预案。如机构与俄罗斯境内企业存在业务关系,需提前制定在卢布大幅贬值、银行无法正常收款的情况下,如何正常完成交易的计划。(可参考使用备用货币、切换资金链路等) 3.评估针对不同币种的套期保值工具(如远期合约、期权等)的使用覆盖率、合规性及效果。 二、操作风险
金融机构通常通过建立独立的交易系统对外汇交易进行操作和管理。在实操过程中,外汇交易主要分为两部分完成,一部分为系统自动交易,外汇系统可根据内部的业务需求,在完成各个币种在机构内部的买卖需求对冲后,自动计算出需要与外部银行做市商交易的风险敞口,并通过已建立的交易链路,自动与做市商完成外汇交易;另一部分则依靠交易员在指定交易系统内人工完成购付汇交易,主要包括一些较复杂的交易,如外汇掉期、远期合约。 【注:外汇掉期包含即期与远期两笔交易,通过买入/卖出一种货币并约定未来反向操作,实现头寸管理或融资。】 其中存在的操作风险包括: 胖手指 交易员因操作失误(如输入错误指令、数量或价格)而导致机构巨额亏损,如东京瑞穗证券某交易员误将“卖出1股”输为“以1日元卖出61万股”,致机构损失超300亿日元。此类操作在金融交易中称为“胖手指”风险。 交易参数设置不合理 系统交易异常中断但未被及时发现 系统自动交易需要交易员实时关注交易结果,如出现交易失败的情况或其他系统问题未被发现,亦会导致严重后果。 审计关注: 01 交易员的权限设置、岗位职责分离。外汇交易角色需设立前、中、后台岗位,不同岗位的人员实现权责独立。需关注关键岗位人员都拥有哪些操作权限,录入和审核等不兼容岗位是否完全独立,是否存在高风险操作可由一人完成的情况等。 02 系统参数的设置及审批流程是否完善。关键交易参数如风险敞口的设置是否需要经过合理层级的人员审批,审批后有无第三方监督审批内容与实际操作的一致性。 03 系统压力测试及容灾演练。建立压力测试框架,评估极端市场条件下的重大损失和系统性风险;了解容灾演练方案,评估其合理性并调阅演练记录确保按照方案进行。
三、信用风险 客户信用 客户可能通过虚假交易、欺诈付款或恶意拒付(如伪造 “交易未完成” 申请退款)导致机构资金损失。 合作机构信用 与银行、境外支付机构等合作时,若合作方出现信用危机(如银行破产、境外机构违约),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结算失败。 审计关注: 01 评估信用评分模型,抽查高风险交易人工审核比例及欺诈拦截率。 02 审查拒付争议处理流程,确认凭证要求及垫资追偿合规性。 03 核查合作方信用评级,验证准入审查及风险敞口限额。 04 审计备用渠道,测试极端场景切换耗时及客户通知机制。 此外,外汇市场交易中,金融机构还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政策与监管风险等,审计需持续关注相关业务部门的风险应对情况。
跨境支付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打通了传统金融环境下因国界、币种和监管差异所形成的壁垒,提高了全球资金流动的效率。但也要求支付机构有较高的对于跨境支付风险的管理能力,包括对货币转换与汇率波动、网络安全与数据防护、操作合规性及合作机构传导风险的有效识别与应对。金融机构外汇交易风险防控需将合规要求嵌入全流程管理,构建适应国际业务复杂性的合规和审计防线,保障外汇交易业务稳健发展。(撰稿人:海伦)
参考资料 【1】【跨境外汇交易系统建设沉淀】外汇市场概况 Wenzou 2022-07-04 https://km.woa.com/articles/show/553037?kmref=search&from_page=1&no=1 【2】【跨境外汇交易系统建设沉淀】接收交易后如何处理(外汇敞口管理) Lucaszliu 2023-05-29 https://km.woa.com/articles/show/579760?kmref=search&from_page=1&no=2 【3】【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https://www.safe.gov.cn/qingdao/2025/0127/2713.html 【4】【雪球相关数据】https://xueqiu.com/7796224395/328964475 【5】【中国银行官网】 https://www.boc.cn/cbservice/cb4/cb41/200807/t20080707_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