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是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扶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扶贫审计重点关注内容之一。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审计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审计背景
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的重大举措。2008年底以来,已累计为73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061万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三类重点对象实施了危房改造,得到了贫困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广泛欢迎,为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战的收官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作为扶贫审计重要内容之一的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审计中关注的重点
(一)改造对象是否符合规定。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对象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特定对象。审计中,核实农村危房改造的对象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存在重复享受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两项补助政策,是否存在优亲厚友、滥用职权,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违规纳入农村危房改造对象范围等问题。
(二)改造补助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中央财政根据各地危房改造任务,按照一定的标准测算补助资金下达各省,同时省级、县级财政也投入一定的补助资金对危房改造对象进行补助。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是否及时到位,是否存在由于补助资金拨付不及时或不到位,造成项目进展缓慢,加重危房改造对象负担等问题。
(三)改造项目实施程序是否合规。按照《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建村函〔2009〕69号)规定,为正确判断农村房屋结构危险程度,及时治理危险房屋,危房改造前,应由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组织开展房屋危险性评定。审计中,应重点关注有关部门是否按照要求组织专业人员对危房进行危险等级鉴定,改造方式与鉴定等级是否匹配,建设面积标准执行是否严格,验收程序是否合规等问题。
(四)改造项目后续管理是否健全。农村危房改造实行“一户一档”的农户档案管理制度,批准一户、建档一户。县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制作并保存改造户档案,每户农户的档案包括改造对象认定表、审核审批、工程实施、补助资金发放、竣工验收等材料。审计中,重点关注上述档案资料是否完整,有无人为事后完善、补充或篡改档案,造成危房改造档案信息失真等问题。
三、做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审计的措施
(一)吃透政策精神实质。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政策性强,具有明显的政府导向性,审计人员在深刻领会、把握政策的基础上,应把农村危房改造对象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进行危房等级鉴定、改造方式是否符合相关要求、补助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等内容作为审计重点,全面核实,确保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有效落地,更好的发挥审计“查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二)注重大数据分析。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涉及财政、住建、扶贫、民政、土地等多个部门,涉及面广。在审计项目实施前,应着力向信息化要资源,通过对住建、扶贫、民政等相关部门危房改造数据的分析和挖掘,锁定审计重点、疑点和主攻方向,为后续审计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三)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力量优势。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审计中,涉及危房等级鉴定、抗震检测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审计实施中,应践行“开放式”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方式,善于利用社会中介机构专业技术优势,组成“联合审计组”,对危房等级鉴定、抗震检测等内容进行深入核查,确保审计结论全面、真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