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内部审计的话题,每家企业各自都有着对内审岗位职能的不同的理解、定位和要求,随着企业发展日新月异,如何使内审部门与内审工作,更好地成为在企业战略达成中的有效助力,实现价值最大化?本期晚间课程,特邀旭阳集团监察审计部副总经理暨审计部负责人王悦进行授课,王老师把内审心得以及亲自经手的项目案例相结合,精彩演绎对内审工作的战略性思考和实践,得到众多听众同仁的鲜花和掌声。 王老师拥有外企、国企、民企等15年丰富审计工作经验,纵观各类型企业和人员经历,有的企业更注重内审;有的企业则更注重服务;有的人会因工作的变换而对企业的审计定位“水土不服”;而有的人即使能力出色,但也因无法紧跟企业战略发展步伐而陷入迷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要求,面对不同的情形,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内审工作? 本期课程的主要内容 " 一、关于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和要求的理解 二、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边界和高度的理解 三、关于内部审计工作服务于企业战略达成的实践 四、课程互动环节 在进入正式课程前,老师分享了两位大咖对审计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来自杰克韦尔奇:审计人员作为经济警察,从抓小偷的角色变成了业务部门的伙伴,是一个重要的转变,不仅改变了内部审计人员自己的未来,同时也对公司的战略推广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在各任职项目公司里,内部审计诞生了很多包括CFO/CEO在内的优秀高管。另一种观点来自国内某知名公司董事长:审计部应当相当于集团纪委,审计团队忠诚、严谨,而且必须高性以及很强的威慑力。 一、关于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和要求的理解 而目前业界对审计的属性尚未作出明确的答复,公司治理结构分为两类,分别是委托代理制,和非委托代理制。老师的观点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把两者做个划分: * 委托代理制:此类以国企为主,大股东不直接参与管理,意味着内审部门和一把手虽是上下级关系,但一把手需接受内审部门的监督,更重视对管理者的监督。因此此类是监督属性第一位,服务属性第二位; * 非委托代理制:此类以民企为主,大股东直接参与管理,内审部门作为大股东的下属部门,直接汇报工作给大股东,更重视对管理者的服务。因此此类是服务属性第一位,监督属性第二位。 作为审计人,首先要搞清楚公司对内审的定位,才能更好开展工作。否则可能陷入自说话、南辕北辙的境地,而导致做了很多工作却不被公司高管层认可,甚至是因出现误判进而导致工作失误。 二、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边界和高度的理解 “不要认为卓有成效高不可攀,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 德鲁克 不同公司对内审工作的要求不同,意味着我们在某些平台可以突破边界,达到更新的高度,更好地完成工作。 审计的三大定位都很重要,但重要的不一定是上层建筑。老师认为,卫士、医师、谋士依次递进,审计所能达到的高度依赖于审计所能创造的价值,不能满足于扮演一种角色,而要努力向多角色、高层次迈进,这样才能与企业同频共振,参与更多决策层面等重大事项的参与和互动。 审计三大定位与公司平台的关系,总结有以下四点。内审工作者都是知识工作者,相信每位内审人都身怀绝技,完全有能力实现更大的抱负。 公司平台是审计人的发展空间和所能达到高度必要条件; 对审计服务职能要求高的平台,往给工作发展提供更大想象空间; 对审计监督职能要求高的平台,往将工作发展局限于特定领域; 卫士、医师谋三大定位不是审计人的自我标榜,而要结合公司需求审计人通过自身努力给公司创造价值的体现。 内部审计的自身优势,归纳有以下几点: 信息优势: 全维度视角。公司赋予内部审计人员至高的权利,可以查阅其他部门的重要资料、检查其他部门的重要工作,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了解公司的各方面业务的优势。 跨界优势: 业财融合。审计人员大部分具备财务知识,在工作中又能交接业务部门工作,同时具备了财务知识和业务知识,可以说是最懂业务的财务人员,也是最懂财务的业务人员。 组织优势: 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以专项工作方式展开,不受日常例行工作影响,工作方式具备独立性,能够站在业务之外看业务,具备高于业务人员的思考视角。 三、关于内部审计工作服务于企业战略达成的实践 老师无私分享亲历的真实案例,均围绕内审的定位和高度作为思路主线来开展审计工作,这些案例在企业内部产生了很有益的影响,并引起了企业的重视。本章节挑选其一案例进行回顾:从识别组织风险到提出公司整体重组方案。(如图一) 风险识别 本案例中,利来有个关联公司利丰,两者共同控制利至,而利至下又设立了多家子公司及孙公司,分别是利阳、利湖、利泰。通过从内审“医师”角度对下图组织架构图的分析得出的信息提示有几点: 1)业务板块不清晰。利至由两家公司共同持股,为何会有两家公司? 2)利至旗下设有多个业务板块的公司,把几个业务边界不相关的板块放在一个房地产公司旗下,很不适宜; 3)重大核心资产在利湖旗下,而这核心资产的地位仅是一个孙公司。 问题诊断 由此分析得出基本结论是:公司组织架构不合理、重点业务不突出、业务板块设置混乱。 从财务角度对公司负债情况进行梳理发现,利丰资产负债率达110%,利丰持有利至的60%股权,而利至持有核心资产90%的股权,这意味着一旦利丰发生了重大财务风险,将直接影响公司核心资产的安全,可见此处是公司的重大风险所在。(如图二) 重组方案 大多情况下,公司的内审人员作出上述总结后,项目就到此为止了。但对王老师所在的团队而言,如此草草了事远不足够,应该换位思考:当审计人员把问题抛给老板后,老板意识到公司有这么大的战略风险,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补救?这才是老板最关注的地方。作为内审团队,只提出问题是不可取的,关键是要形成一种系统性思维以及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 基于这种认知和判断,老师设计了一个重组方案,方案的基本思路是: 1)首先要搭建资本运作平台。建立利湖的平台公司(干净的壳公司),只处理内部往来,而不要涉及外部债权债务关系。保持壳公司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2)利丰负债率达110%,已经资不抵债,必须要把它所持利至60%股权独出来,转让给利来,利来再把所持股权无偿划拨给利湖。如此,利湖就完全拥有了利至的股权。 3)利至要把旗下各类型公司的股权上移,孙公司的级别要提升,使其变成利湖的子公司。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平台的新模型就搭建好了,既拥有了可支持资本运作的完整平台,同时也把业务板块清晰地理顺。(如图三) 重组税务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旗下利至所持有的核心资产利湖的土地是战略储备用地,一直未被开发,因此利丰把控股权转让给利来时会存在所得税的问题。土地的公允价值是多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有团队成员提出,只靠审计团队来做,万一出了问题如何是好?能负起责任吗?能否借助公司财务团队来做?等等的建议。老师认为,审计团队应该是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团队,只有敢于担当,才能相应获得权利。审计人应该迈出一步,让他人看到审计人的价值。并且,审计人员在工作中,除了勇气之外,还需要把武器最大化,运用多种武器形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如此,内审报告才会更有意义、更为丰满。 内部审计部门要进行税务重组,需要先弄清楚核心问题:对利至持有420亩建设用地的估值问题。首先根据概况对土地价值进行测算,包括按土地收购价3000万算、预计补交土地出让金1.8亿、累计亏损4.2亿等。而要了解土地估值市价,并不是单凭业务人员的回答,而要根据当地同等土地价格来测算,从土地交易中心拉网信息查明。获得以上信息后,结合溢价,根据2016年11月30日财务数据,最终才能计算出600万元所得税数额。若考虑后续亏损,则所得税影响基本可避免。(如图四) 重组新架构急操盘策略 通过对整体税务情况的梳理,重组后的新架构资产结构清晰、板块明晰,很有震撼力。对内部审计人员而言,能把心目中的设想变成现实,是一种成就感。而对公司而言,把核心资产与非核心资产区分,更清晰地知道能用哪些板块与合作伙伴谈判、合作,更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如图五) 对整体操盘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发挥平台资源,聚焦核心资源,坚持发展强势产业园,对非强势的板块要开放。并通过吸引政府的瞩目,与政府达成更好的合作关系,促进产业生态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如图六) 四、互动环节 Q1 请王老师分享一下关于内审边界的问题? 答:内审的边界取决于审计人员扮演的角色,卫士、医师和谋士三个角色的工作边界是不同的。卫士更强调监督属性和工作的独立性;医师和谋士更强调服务属性和参与性。总而言之,业务部门是执行者,内审部门可以是监督者,可以是参与者,更可以是推动者。 Q2 请问审计建议无法推进、高管没有支持,有何建议? 答: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反思审计建议为什么没有获得高管的支持?是审计建议不合理?还是审计建议过于理想化?还是审计建议过于空泛?我个人理解,审计建议只是审计报告的一部分,要想审计建议获得认可,首先要在审计报告上下功夫。一份好的审计报告必然是论点明晰、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审计建议自然会有人愿意倾听。其次,建议审计必须系统、完整,最好是一整套解决方案,而不是两三句话。 Q3 房地产集团公司的审计部门人员专业度如何配置更优? 答:还是回到我最初谈到的问题,任何公司的审计部门人员配置都要服从公司对审计部门的基本定位。在地产行业,很多都偏重于监督职能,在这个大环境下,可能公检法背景专业的比重高一些会更好。而对于希望转型的地产公司来说,具备财务专业、咨询背景的内审人员会更好。 Q4 怎么把报告写得更有吸引力有特色? 答:这个问题很多教材都有涉及,应该能给大家很多启发。仅就我个人理解来说,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和公司高管对话的桥梁,审计报告实际体现的是审计人员对企业战略的思考、对企业管理的思考,因此,对审计人的综合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具体来说,一份好的报告必须具备五要素:论点明确、论据详实、论证严谨、层次鲜明、多维立体。 结语 作为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换位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工作中的历练,接触优秀的同行管理者,提升自己的视野,不断学习与充实,发挥更大的价值。如同文中案例所揭示的道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仅仅局限于审计部门的传统业务,而是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创新性的方法,使得审计价值的边界得以拓宽,得到公司高层的重视,逐渐地,公司高层很多重大事项自然会邀请审计部共同参谋。如此,审计部门的作用将会越发壮大,衍生出更多的职能,实现更高的价值。请坚定作为内审人的信念: 内部审计的空间想多大有多大! 内部审计的路永无止境! 也许我们无法实现理想的目标,但永远要在奔赴理想的路上! 本期视频回看:《关于内部审计在企业战略达成中发挥更大价值的思考和实践》
业内对审计大三定位分别是卫士、医师和谋士。卫士是公司的守护者,强调监督作用;而医师和谋士更多是强调服务作用。但这三大定位两大要求还没能真正解决一些理论层面的问题,即监督与服务的第一性的问题。只有把第一性的问题明确了,才能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
“并不是只有高管才是管理者,所有知识工作者,都应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