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探索实行行贿人名单管理制度 2022年10月17日在二十大新闻中心当天举办记者招待会上,谈及受贿行贿一起查工作进展时,中央纪委副书记、国家监委副主任肖培17日在北京表示:要探索实行行贿人名单管理制度。他指出,腐败不仅破坏政治生态,也破坏经济发展环境。反腐败有利于净化政治生态,同样也能够净化经济发展环境。十九大和二十大都作出部署,要求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他强调,行贿者“围猎”、受贿者权钱交易,是腐败仍在发生的重要原因。斩断“围猎”与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条,才能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领导干部受贿,关键在于党性变质、初心变色、权力变味。要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受贿行贿一起查成为常态。 早在2021年9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这是我国推进受贿行贿问题查处整治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成果体现。该意见特别要求坚决查处行贿行为,探索推行行贿人“黑名单”制度,还明确了查处行贿行为的五大重点,有利于提高打击行贿的精准性、有效性,让“围猎”者寸步难行。 中央惩治腐败的一系列措施,释放出一种强烈的反腐倡廉信号。舞弊、违规、腐败都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企业基业长青的致命病原体,反舞弊、反腐败、合规管理是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工作。 企业联动共筑防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出现贪腐、欺诈等问题,成为寄生在企业内部的暗疮,这不仅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危害,还造成很大的社会与经济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并跃升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在科技不断创新并加速改造社会交往方式的时代,打造廉洁诚信的社会环境,既是我们国家社会治理的大目标和全民的聚焦点,也成为企业制度建设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无论是行贿还是受贿或是其他腐败问题,都是因监督不够或不到位,自身防线不牢固,这就要求着必须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保持高压态势,推动筑牢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坚实防线。 大树有枯枝,企业规模越大,人员越多,内部的管理和风险控制就越困难。近年来,企业通过不同的方式唱响反腐倡廉主旋律,譬如设投诉渠道、聘用反舞弊师CAP、设立反腐奖励专项基金、建立反腐体系等。 刘永好董事长曾讲过:“我们没有特殊的员工,也没有特殊的管理人员,每一个人都要将自己置于被监督之中...” 华为任正非曾表示:“华为碰到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就是我们自己,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格力董明珠曾说过:“国企哪敢拿钱去行贿,民企行贿应该抓一抓..” 这些都表明了企业家反腐的态度和决心。当然,反舞弊不应只是单个企业的单打独斗,企业间要加强协作,共筑防线,因此不仅政府、企业高度重视反腐工作,社会组织也在不断的探索创新唱响反腐倡廉主旋律。特别是近年企业反舞弊联盟通过建立黑名单共享系统,打造“民间纪委”的强大威慑力,进一步提高不诚信行为的成本,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同时向超千家企业开展反舞弊专业技术培训、推进企业反舞弊人才升级,提升反腐战斗力,增强企业凝聚力。引导企业加强廉洁宣贯、签署廉洁公约,以推动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商业生态。 探索实践行受贿人名单管理制度,着眼的正是反腐制度的完善、完善、再完善。反腐败,永远在路上!推动人人崇尚廉洁,事事秉持公正,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让舞弊者付出应有代价,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黑名单涵盖了什么?
黑名单涵盖了什么?
什么情况下会被列入黑名名单?
被列入黑名单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