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本义指四面合围起来捕捉动物,又称狩猎、打围、畋猎。“围猎”一词用在反腐倡廉上,是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腐蚀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源自于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讲话。很多党员、领导干部、企业员工出现腐败问题,就是由于没有抵制住形形色色的诱惑,成为不法分子的“猎物”,最终,身陷囹圄,无法自拔。
“围猎”三部曲:瞄准猎物,抛撒诱饵,猎而食之。
一、瞄准猎物
什么样的“猎物”容易被“围猎”呢?首先,他们需要有一定的职权能为“围猎者”带来利益;其次,他们提供了被“围猎”的条件,思想上,廉洁自律意识不坚定;工作上,不谨慎运用职权,不敬畏规章制度;生活上,不克制贪婪的欲望,不收敛不良的兴趣爱好;最后,他们甘于被“围猎”,在细节方面持有侥幸心理,为”围猎者“提供围猎缺口,以“掩耳盗铃”的方式迷失在“围猎者”提供的”糖衣炮弹“中,最终失去气节,失守底线。
二、抛撒诱饵
“抛撒诱饵”,是“围猎”过程中最难的一步,一般会通过以下三个形式来完成,第一个形式叫非对称互惠,“围猎者”向“被围猎者“输出资源,却从不要求任何回报或只提出很小、符合规定的要求,其目的是要隐藏”围猎“意图;第二个形式叫情感性输出,“围猎者”输出的资源,通常专投“被围猎者”所好,较好地满足了其在精神层面上的偏好,“被围猎者”先是念念不忘、难以割舍,然后开始享受这段关系,最终甘于被“围猎”;第三个形式叫循序渐进,“围猎者”开始时只是采取登门拜访、请客吃饭、日常小礼物等普通的交往形式,关系紧密后,逐渐加大腐蚀的成本投入,最后让“被围猎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三、猎而食之
“围猎”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抛撒诱饵”的最终目的,是要“猎而食之“。“围猎者”从细微入手,从日常出发,在潜移默化中软化“被围猎者”的警惕性,淡化他们的底线意识,待情感投资基础逐步稳健之后,“围猎者”自然在很多方面会获取利益,得到回报。“以利猎权”看似温情脉脉的合作“共赢”,实则是“利益至上”的相互算计。
以案说纪
行贿人:程绪库,四川某建设工程公司负责人;
受贿人:周凯,原云南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时任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程绪库在从商之前曾为公职人员,因为不满足自己的收入,而辞职下海经商。为获取致富的“捷径”,他希望能攀上一棵“大树”,于是,他开始物色自己“围猎”的目标,最后,他将目标锁定为当时正在担任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周凯。
程绪库通过朋友介绍,在饭局上结识了周凯。然后,通过周凯身边的人,了解他的行踪,每得知周凯要回到成都时,程绪库就提前去机场接他,一步一步靠近他,同他攀关系。此后,两人就像“谈恋爱”一般开始相互试探:程绪库第一次送礼,送的是一块手表,周凯让司机分两次把钱还给了他。虽然送礼未成,程绪库却意识到,只要他不排斥同自己交往,就有机会进一步“腐蚀”他。再往后,周凯每次回成都,程绪库都会约他一起吃饭。两人成长经历类似,又有共同爱好,你来我往的接触多了,彼此间的信任逐步建立。
程绪库与周凯来往三年多,对周凯的渗透已经触及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两人之间钱权往来,行贿受贿达到2200多万。周凯利用职权帮程绪库的建设公司拿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工程,而周凯也在程绪库的帮助之下别墅买了一栋又一栋,数钱数到手软,重金辅助下,程绪库顺利打通了权力和资本之间的变现暗道。
2019年11月25日,云南省纪委监委对周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开展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2020年8月,周凯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2020年11月,检察院对周凯涉嫌受贿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一案,向法院提起公诉。
掀开朋友的温情面纱,真相往往是丑陋的,“以势交者,势尽则疏;以利合者,利尽则散”,在“围猎者“与”被围猎”者上演的“二人转”中,“利尽则散”的戏码频频上演。
谨防“围猎”陷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守好防腐的“总开关”;树立廉洁意识,防微杜渐,加强自我约束;树立底线意识,慎独慎行,增强防腐抵抗力;只有筑牢自身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我们才能抵制“围猎者“的“糖衣炮弹”,始终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