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早已成为职场沟通的日常工具。但你是否想过,随手发送的一条信息、一个红包,甚至是一张截图,都可能触碰廉洁红线?今天,我们用真实改编案例,揭开微信社交中隐藏的廉洁风险。
01 案例直击
群聊截图发朋友圈? 某员工将部门群内讨论的“未公开产品定价策略”截图,发至朋友圈并配文:“又要加班搞大项目!” 1小时后删除,但截图已被竞争对手获取。 后果 公司启动泄密调查,该员工因违反《保密协议》承担法律责任,赔偿公司损失。 违规点 内部讨论信息默认为“机密级”,未经审批不得外传。 “帮个小忙”? 同事老李:“兄弟,我侄子的公司正在投标咱们的项目,能不能把技术参数发我参考下?”(附赠一个“辛苦费”红包) 技术部小刘:“参数还没最终确定,我问问领导。” 后果 小刘拒绝后上报公司相关部门,老李因试图串通投标被内部警告。 违规点 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属谋利,违反《利益冲突回避制度》。
02 微信社交廉洁指南
“四要”原则 01 02 03 04 “四不要”禁区 01 02 03 04
03 遇到“廉洁风险”怎么办
公司支持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