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会员 > 会员风采 > 廉洁推文
以“四知”为镜,铸廉洁之魂
2025年07月18日

以“四知”为镜,铸廉洁之魂

 

华友后勤服务公司  王秋麟

东汉永初二年的一个深夜,昌邑县衙的院落里,时任东莱太守的杨震面对故人王密捧上的十斤黄金,目光如炬,掷地有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十二字如金石之音,穿越千年时空,叩击着历代为官者的良知,铸就了中华廉洁文化的精神丰碑——“四知堂”。

1

历史回响:“四知”的深刻内涵

 

“四知”之说,体现了一种无所不在的监督意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把保持对廉洁的敬畏之心作为自我监督的主体至关重要。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杨震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在心中设立了不可跨越的红线、底线,坚守廉洁本色。当代社会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法律监督体系,但外在约束总有盲区,而“四知”所代表的内在约束却能填补制度无法触及的角落。王密的“暮夜无知”揭示了廉洁的本质是慎独的修为,宋代大儒朱熹的“君子慎其独也”,正是无人见证的“独”处时刻,一个人真实品格才得以显露。

历史上,像杨震这样坚守廉洁底线的人物还有很多。唐代名臣狄仁杰,一生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多次拒绝权贵的贿赂。有一次,武则天的宠臣张春之企图用重金收买狄仁杰,却被狄仁杰严词拒绝。狄仁杰说:“吾为官,乃为天下百姓,岂能为私利而失节操?”他的这种廉洁精神,正是“四知”精神的生动体现,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2

现实警示: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一千九百多年过去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两句谚语尽管人人皆知,但每每看到电视屏幕上那些身陷囹圄的贪官涕泪俱下、追悔莫及的样子,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不禁令人深思,为何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仍有人前赴后继地走向腐败的深渊。

在现实生活中,当你手握一定的权力,而别人有求于你时,从开始的一包烟、一瓶酒到逢年过节时的一个红包,如果你抱着“暮夜无知”的侥幸心理,那么一旦东窗事发,为求自保,相互检举,终成阶下囚,悔误终生。这样的案例,在各类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它们犹如一面面镜子,警示着我们廉洁自律的重要性。

以明朝的海瑞为例,他一生清廉,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海瑞在任期间,多次拒绝贿赂,甚至将自己的俸禄也节省下来用于救济百姓。他的清廉和正直,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然而,海瑞也曾面临过巨大的诱惑。有一次,一位富商企图用重金贿赂海瑞,希望他在税收上给予照顾。海瑞却说:“我为官,乃为百姓,岂能为私利而失节操?”他不仅拒绝了贿赂,还严厉惩治了这位富商的不法行为。海瑞的这种廉洁精神,正是“四知”精神的生动体现,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3

时代要求:廉洁建设的持续推进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会议上郑重向全党、全社会宣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这一重大成果,并提出“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新要求。国家如此重视,企业也不例外。

在华友公司三十年的稳健发展历程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然而,面对成绩,公司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深知廉洁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为此,公司积极推行“廉洁合规,守护发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组织专题培训、剖析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强化员工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防线。同时,公司持续深化廉洁文化建设,营造出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让廉洁理念深入人心。在内控管理方面,公司聚焦工程项目、物料采购、干部离职等关键环节,构建了严密的审计监察机制,确保各项流程公开透明、规范有序。此外,公司大力倡导“干净干事”的干部标准,将廉洁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励全体员工坚守廉洁底线。这些扎实举措助力公司通过了ISO37001反贿赂管理体系认证,这不仅是对公司廉洁建设成果的肯定,更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尽管如此,廉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绝非一蹴而就。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新的挑战和诱惑也将接踵而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廉洁意识,将廉洁理念融入到企业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环节。我们要持续完善廉洁制度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制度执行不走样;要加强员工廉洁教育,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让廉洁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要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发挥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

文化传承:以史为镜,心怀敬畏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徵病故,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古训告诫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让我们平时工作之余多读点书,多了解点历史,在历史廉政的案例中汲取养分,以史为镜,心怀敬畏,干净干事,真正做到“清廉护航发展,诚信浸润初心”,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廉洁从业”的良好工作氛围。

廉洁文化的真谛不仅在于制订了多少制度条文,更在于培育了多少“杨震式”的人物。当“天知、神知、子知、我知”成为一种文化,让所有的人在看似无人的时刻坚守原则,守住内心的那片净土,这或许正是“四知堂”典故留给我们当代最为宝贵的财富。

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脚步在此交织,诉说着一个永恒的真理:廉洁不仅是权力的枷锁,更是灵魂的铠甲。当我们在纷繁世相中追问“何以立身”时,杨震的“四知”恰似一盏不灭的明灯,照亮慎独的幽微,也映照出爱岗敬业、清廉从业的巍然脊梁。

来源:廉洁华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